1.“水光潋滟晴方好”
晴天的时候,西湖的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湖水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灵动而活泼。阳光直射在湖面上,湖水反射出金色的光辉,就像无数小精灵在水面上欢快地跳跃。此时的西湖,展现出一种明媚、灿烂的美,让人陶醉其中。
2.“山色空蒙雨亦奇”
当细雨纷纷飘落,西湖周围的山峦被雨幕笼罩,变得模糊不清。山间升起云雾,与山峦相互交融,使得山峦的轮廓若隐若现,如梦如幻。这种烟雨朦胧的景色给人一种神秘、宁静的感觉。雨中的西湖,仿佛一位羞涩的少女,轻轻蒙上了一层薄纱,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人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可谓精妙绝伦。西施是中国古代越国的美女,她的美丽无论是淡雅的妆扮还是浓艳的打扮,总是恰到好处。西湖也是如此,晴天时,湖水波光潋滟,山峦清晰可见,展现出一种艳丽多姿的美,如同西施浓妆艳抹时的妩媚;雨天时,湖水烟雨朦胧,山峦若有若无,呈现出一种空灵奇妙的美,恰似西施淡妆素衣时的清新。西湖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就像西施无论何种装扮都风姿绰约。这个比喻不仅赋予了西湖之美以生命,还让人们通过对西施之美的想象,更好地领略西湖的神韵。
苏轼在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任杭州通判期间,创作了《饮湖上初晴后雨》。全诗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生于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他一生历经波折,在多地任职。在杭州任通判期间,他对西湖的美丽景色深深着迷,写下了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苏轼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作。诗的前两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潋滟”形容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空蒙”形容细雨迷茫的样子。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雨天时,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以西施作比喻,巧妙地说明西湖在任何时候都不减丰姿。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的妆饰,还是盛装的打扮,都是一样的美丽倾城。把西湖比作西施,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西湖同样美丽得让人不能自已。这个比喻新奇别致,情味隽永,赋予了西湖之美以生命,也让西湖从此有了“西子湖”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