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当存高远”是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这句话出自诸葛亮对子侄的家诫《诫外甥书》,体现了古人对远大志向的推崇。
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情欲,抛弃阻碍前进的因素,使先贤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显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内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丢弃琐碎,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去除猜疑和吝啬,这样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滞留,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达不到目的。
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那就会碌碌无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于沦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为庸俗的下流之辈。
具有远大的志向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慕先贤”即要以古圣先贤作为榜样,向他们看齐,才可以树立自己的志向和提高自己的信心;“绝情欲”即不要沉湎于情欲;“弃疑滞”即摒弃不必要的滞留之念。做到以上三点,才能为实现理想抱负真正有所行动,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人只有能屈能伸,才可以成就大业。就诸葛亮自身而言,正因为善于坚忍、耐心,才能躬耕田亩之间,以“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闲情逸致,阅世达变、冷静洞察,最终借好友徐庶的力荐,出山助刘备成就一番霸业。
而成大事者,治学不应沉迷于琐碎、拘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可学以致用。不耻下问、礼贤勤思也是学习中重要的手段和必要的途径,这样才可开阔眼界、集思广益,学识才会更加渊博。
如果志向不坚韧果毅,意气不慷慨激越,只会碌碌无为如同凡夫俗子,默然存世局限于私情,永远只能在世俗中随波逐流,在平庸中耗尽一生。
“志当存高远”这句话不仅是诸葛亮对外甥的教诲,更是对后人的鞭策和激励。它告诉我们,人应当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并且要有实现理想志向的具体可行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不然理想就可能会成为一种空想,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沦为平庸下流。
一个人如果志向高远、意志坚定、心思缜密、富行动力,就很有可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开创出一番事业。
苏秦:苏秦早年拜鬼谷子为师,学成后志存高远,欲凭借才学平步青云。他变卖所有家产,周游列国,首站秦国却碰壁。在资金耗尽、遭受亲友冷眼后,苏秦回家苦读《太公阴符》,困了就用锥子刺大腿以保持清醒。
悟透此书后,苏秦再次出游,虽在赵国未被赏识,但在燕国得到燕王认可,被任命为宰相。后来,苏秦提出联合六国共同对抗秦国,凭借其学识才能成功促成六国联盟,身挂六国相印,成为六国的“纵约长”。
李时珍:明朝时期,李时珍背弃父亲要他读八股文科举入仕的愿望,一心阅读医书《神农本草》。发现其中很多中药没有详细记载后,决心认真编写一部详尽的医书。他对每种中药都认真考证,历经30多年,终于完成《本草纲目》巨著。
司马迁: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在着手写史书的第七年,发生李陵案。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但他忍辱奋起,前后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