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领域中,“乘”和“乘以”曾经存在一定区别。
从读法来看,若算式写作“3×4”,按照“乘以”的读法是“3乘以4”,这里3是被乘数,4是乘数,强调以3为基础被4相乘;而读成“4乘3”时,4是乘数,3是被乘数,顺序有所颠倒。
在写法顺序上,当用字母表示两个数相乘,如a和b,a乘以b会写作a×b,明确a在前作为被乘数;a乘b则写作b×a,此时b充当了主动去乘的角色,成为乘数,二者位置刚好互换。
从含义深度剖析,“乘以”更侧重于描述一个数去作用于另一个数的过程,有明显的方向性,仿佛一道指令,让前者被后者乘;“乘”相对而言,既包含了两数相乘的这个操作动作,又在日常运用中可以指代最终相乘得到的结果,我们说“4乘5得20”,“乘”就涵盖了从运算到结果呈现的意味。
不过,随着数学教育的发展与简化,现在教材大多已不再严格区分二者,统一用“乘”来表述乘法运算,让学生学习乘法时更聚焦于运算本质,减少不必要的混淆,但了解其曾经的区别,有助于理解乘法的发展脉络。
回顾数学教材的发展历程,“乘”和“乘以”的使用规范经历了显著变化。过去,老教材严格区分二者,旨在让学生清晰把握乘法运算的逻辑起点,即明确被乘数与乘数所代表的不同数学含义,这在基础乘法概念构建时,犹如为学生搭建了稳固的脚手架,助力理解乘法本质。
但随着数学教育理念更迭,如今的教材逐渐弱化这种形式上的严格区分,倾向于统一用“乘”表述乘法,以顺应数学追求简洁、通用的内在需求,避免学生因纠结顺序而陷入机械记忆,将更多精力聚焦于乘法核心——相同数累加及运算规律运用。
在当下实际数学运用场景里,无论是面对复杂的算式化简、方程求解,如在代数运算“3x×2y+4x×5y”,直接按“乘”的顺序依次计算,结合乘法分配律得出结果,还是解决各类应用题,像“小明每分钟走60米,走了8分钟,求路程”,列式“60×8”简洁明了,用“乘”足以精准传达数学意图,且与后续学习的数学知识体系无缝衔接。
我们应顺应教材趋势,在日常数学交流、学习、解题中,优先选用“乘”,让乘法运用更加得心应手,深化对数学乘法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