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孩子在学校被孤立,家长心里定是焦急万分。但此刻,冷静下来寻找解决之道才最为关键。
得洞察孩子被孤立的根源。若孩子性格内向胆小,可能在集体活动中因参与度低而被忽视;或是过于自我,不懂分享、合作,容易引发同学反感;亦有可能在日常相处中,因无意的碰撞、争抢玩具等小摩擦,积怨渐深,遭群体排挤,甚至成绩出众、才艺突出遭人嫉妒,也会陷入孤立境地。
日常留意孩子的表现,一旦出现抵触上学、情绪低落、回家后不愿提及同学等“警报”,就要警觉。
发现问题后,即刻行动。一方面,安抚孩子情绪,给予温暖拥抱、耐心倾听,做他们心灵的避风港,让委屈得以宣泄,重拾安全感。另一方面,与孩子平等交流,挖掘事情真相。再引导孩子学会分享零食、玩具,积极参与小组合作,礼貌沟通、清晰表达想法,提升社交技能。
同时,家校联合至关重要。定期与老师沟通,如实反馈孩子在家情况,通过老师了解在校动态,在老师协助下,引导同学重新接纳孩子。
家长还需未雨绸缪,从小培养孩子自信,鼓励尝试新事物,肯定点滴进步,让其具备自主解决问题能力;教导友善、包容待人,理解欣赏他人差异,从根源预防被孤立,护航孩子快乐成长。
(一)自身性格因素
有些孩子性格较为内向,在学校里总是默默不语,不太主动与同学们交流互动。他们习惯独处,融入集体的速度较慢,长此以往,容易被同学们忽视,渐渐处于集体边缘。
还有的孩子过于自我,凡事只考虑自己的需求,不懂得分享,甚至抢夺他人玩具、食物,不顾及他人感受,这样的行为容易引发同学反感,导致被孤立。
敏感多疑的性格也可能造成孩子被孤立。这类孩子容易把同学无意的举动解读为恶意,时常表现出过度的防备,让其他同学觉得难以亲近。
(二)人际交往中的摩擦
孩子们在相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争抢玩具、无意碰撞等小事产生矛盾。有些孩子不懂得如何正确处理,或是倔强不肯道歉,或是采取报复行为,使得矛盾升级,最终引发群体孤立。
有时,孩子无意间的一句话,不小心得罪了某个同学,若没有及时化解,也可能被传扬开来,造成更多同学的误解,陷入孤立境地。
(三)他人嫉妒心理作祟
当孩子成绩优异、多才多艺时,容易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可能会引发部分同学的嫉妒心理。嫉妒心作祟的同学会通过孤立的方式来宣泄不满,试图拉低对方的“高度”。
还有孩子家境优越,经常带着新奇昂贵的文具、零食到学校,引得其他同学羡慕的同时,也可能招来嫉妒与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