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网全国地区

请选择

    返回
    初三网 > 初中历史 > 历史知识点 > 正文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

    文/颜雨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很多,而且都是中考的重点内容,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总结一下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供参考。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

    鸦片战争

    (一)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二)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

    ①19世纪初,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为开辟市场和掠夺原料,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②为了牟取暴利,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2.时间:1839年6月。

    3.地点:广州虎门。

    4.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虎门销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三)《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战争

    (一)定义: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二)失败的影响

    (一)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二)《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与此同时,条约也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三)《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与此同时,条约也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时间:1900年。

    (二)目的:为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权益。

    (三)经过: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率领下发动侵华战争。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列强第二次洗劫、焚烧北京)。

    (四)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与列强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五)《辛丑条约》

    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洋务运动

    (一)时间:十九世纪60年代—90年代

    (二)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内:太平天国运动;外:列强侵略)

    (三)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四)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

    ①中央—奕忻;②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五)学习对象:学习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与科学技术(器物)。

    (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戊戌变法

    (一)公车上书:①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严重;②时间:1895年春;③发动者:康有为、梁启超;④内容: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⑤意义: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二)维新派:①政治团体——强学会;②机关报——《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三)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内容:①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减冗官,(封建顽固派最反对)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②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传播先进科学文化和资产阶级思想);④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等 (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

    (2)失败原因:①主观: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无实权的皇帝;②客观: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③根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3)历史意义: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五四爱国运动

    (一)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二)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三)斗争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

    (四)经过:①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6月初:主力是学生,中心在北京;②第二阶段:1919年6月初以后,主力由学生转向无产阶级,中心由北京到上海。(斗争形式由罢课转变成罢工、罢市)

    (五)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六)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七)意义:①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②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原因: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八)“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的精神。(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二)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亦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在推翻清政府、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三)辛亥革命意义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新文化运动

    (一)兴起

    1.背景:①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②袁世凯定“孔教”为国教,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蔡元培、鲁迅等。

    4.旗帜:“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

    5.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6.性质: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主要内容

    1.前期: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以后)

    (三)评价

    1.历史意义:①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不足:新文化运动中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和肯定的倾向,是片面的,偏激的。

    相关阅读

    八年级上册英语语法重点归纳

    2020-04-25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文言文大全

    2020-02-04

    八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0-02-03

    八年级上册英语语法重点必背

    2020-01-28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梳理总结

    2021-11-17

    八年级上册英语语法总结大全

    2019-12-13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1-09-12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2021-11-30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必背古诗

    2019-11-03

    最新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目录

    2021-10-20

    八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总结

    2021-10-11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

    2021-10-18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单词表

    2021-10-08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必背

    2019-09-17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

    202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