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孩子的情况不同,所以给出的答案也不一样。
有些学生适应能力很强,住校就是不错的选择。住校的好处也很多,一是能锻炼学生社交能力,能更好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让学生自行安排学习计划,规划生活节奏,培养良好的习惯。在脱离了大人的照顾以后,孩子能更快的独立,为以后走入社会提前打好基础。通常独立的孩子能够更快适应社会生活,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虽然住校的好处很多,但是不建议高三还住校,因为正值高考的关键时期,考一个好大学才是最关键的,独立能力放在大学培养也来得及。如果家庭经济条件能够承受,还是尽量让孩子陪读吧。
虽然陪读不错,但是很多住校的孩子考上名牌大学的也不是少数,只是相对于普遍人群来讲,自制力强、适应能力强的孩子还是少数,大部分孩子还是需要家长和老师多花心思去管教。笔者也只是给各位朋友一些参考,希望能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千万不要一意孤行,影响孩子的前程。
住校基本可认定为最好的选择。但前提是孩子能适应住校的生活。
住校的优点很多:
省去家长很多麻烦,基本不用家长操心。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孩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但是,住校也有很多缺点:
家长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无法给予及时的辅导和督促。
孩子睡眠时间难以保证,学校统一熄灯后,有的学生仍要打手电筒学习,有的宿舍则喜欢在熄灯后开“卧谈会”。
这样往往出现这种情况:晚上十点放学,十点半宿舍统一熄灯,但很多住校生晚上十一点还没有入睡。
对于集体生活,有的学生很适应,感觉比以前在家住宿状态更好。也有的感觉难适应,认为要花心思应付同学之间的交往,分散精力,从而影响学习。
孩子能不能适应住校生活,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性格外向,身体强壮,平时睡眠质量好的学生容易适应住校生活。二是孩子住校一个月左右,看孩子睡眠质量和学习状态。如果两方面都很好,那就可以确定孩子适应住校生活了。如果睡眠不好,学习状态不佳,则应尽快改为走读或陪读。
住校、走读和陪读三种方式,从花费家长精力方面是逐渐递增的:孩子住校,家长最省心。孩子走读,家长也基本可以正常工作。家长陪读则付出精力最多,一般需要父母一方专人陪伴。
但是从孩子的“舒适体验”来看,住校、走读、陪读则是递增的。有家长陪读,感觉最舒服。因为他不必去处理同宿舍的同学关系,也不受别人影响作息时间,也不必像走读生一样天天在路上奔波。
现在,多数的陪读模式是在校园附近租房,孩子父母中的一方(一般是妈妈)专门为孩子做饭、洗衣服。说实话,这种陪读方式父母付出是最多的。
另外还有一种变相的“陪读”模式,很值得家长考虑。对于只有一个孩子上学的家庭,条件好的可以在学校附近买一套房,全家搬过去住,父母照常上班。经济条件一般的,可以考虑把原有住房租出或卖掉,在孩子学校附近再租房或买房,然后一家人再搬过去。
这种模式等于融合了走读与陪读两种模式。既免除了孩子走读的奔波之苦,又不耽误父母双方的工作,孩子与父母还能一起生活。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