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
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昨天,我阅读了《飞向蓝天的恐龙》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是因为地球上的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概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而有些却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是吃植物的。
其中由于肉食性恐龙一顿要吃很多,因为这样,其它小型动物几乎被吃光了,它们逐渐变小,可能是为了躲避天敌,就转移到树上生存,一些恐龙从树上跳下来,一阵风吹来,它们就拍打前肢,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学会了飞翔。
而另一种恐龙本来就有羽毛,在奔跑的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原本不会飞的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飞向了蓝天,开辟了一个新的生活天地。
告诉了我们要保护鸟类,保护鸟类就等于保护恐龙。
徐星,男,祖籍江苏,出生于新疆伊犁新源,古生物研究员,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兼任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国科学院副主委,英国《皇家学会学报-生物辑》和《中国地质学报英文版》编委。
徐星单独或合著在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著名学术刊物及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近40篇学术论文。所发表的成果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基础科学研究10大新闻。2001年入选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丰田计划”,成为全球11位入选科学家之一,也是亚洲的唯一代表。其在恐龙研究领域的贡献引起了国际古生物学界的高度评价和世界各地媒体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