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网河南中考地区

请选择

    返回
    初三网 > 河南中考 > 河南中考试题 > 河南地理试题 > 正文

    2022商丘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word版】

    文/董玉莹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目】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将于2022年11月21日在卡塔尔开幕。图1为卡塔尔位置示意图及多多哈气候统计图。读图,完成1~3题。

    1.卡塔尔位于

    A.亚洲 B. 欧洲

    C.非洲 D. 南美洲

    【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组以第22届卡塔尔世界杯主足球赛为题目情境,着眼未来事实,情境新颖,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地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来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并分析和评价人地关系问题的能力,同时考察学生从多个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层次考核了学生思维梯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认识某国家地理位置,首都。

    【试题解析】足球赛的情境创设,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学生会有兴致,且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生活性。题目以地图的形式考察国家位置的区域认知,有区分度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层级。第一层级:卡塔尔对大多数同学是陌生的,但图中的卡塔尔的临海——波斯湾,临国——沙特阿拉伯是熟悉的,他们均在亚洲;第二层级:26°N、51°E的地理坐标,同时结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知道卡塔尔在北半球,轻松排除D选项“南美洲”,再筛选排除其他选项,确定卡塔尔在亚洲;第三层级:结合图例首都是“多哈”,位于多哈,与BBC、CNN并称为世界三大电视新闻频道的半岛电视台或许是你这个题目的突破点。

    【课程标准】

    1.阅读某地区气温、降水数据资料,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题目】2.卡塔尔将是北半球首次于冬季举行世界杯的国家,主要原因是该国

    A.夏季气温过高

    B.夏季降水过多

    C.冬季降水过少

    D.冬季昼短夜长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题目以地图形式呈现多哈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需要通过阅读、获取、解读图示信息,判断出多哈的气候类型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月均温35度左右,气温过高,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比夏季多。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题目】

    3.第22届世界杯决赛将于当地时间2022年12月18日18:00举行,而中国球迷观看时已是午夜时分。这种现象是由于

    A.地球自转--昼夜更替

    B.地球公转--四季变化

    C.地球自转--时间差异

    D.地球公转--五带划分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题目重点测评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识别、解释,认识地球运动对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科学实证的理性思维。题目降低了难度,给出的地球运动及其现象的对应关系都是正确的,只要读懂题目描述的是时间差异,就可轻松答对。

    【题目】3.第22届世界杯决赛将于当地时间2022年12月18日18:00举行,而中国球迷观看时已是午夜时分。这种现象是由于

    A.地球自转--昼夜更替

    B.地球公转--四季变化

    C.地球自转--时间差异

    D.地球公转--五带划分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题目重点测评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识别、解释,认识地球运动对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科学实证的理性思维。题目降低了难度,给出的地球运动及其现象的对应关系都是正确的,只要读懂题目描述是时间差异,就可轻松答对。

    【原题】工业机器人常用于完成工业生产中繁重、乏味或有害环境下的体力劳动。图2为2017~2019年世界主要地区工业机器人使用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4~6题。

    4.2017-2019年世界主要地区工业机器人使用数量变化趋势是

    A.有升有降

    B.不断下降

    C.保持不变

    D.不断上升

    5.工业机器人在亚洲使用数量大,主要是因为这里

    A.市场需求大

    B.资源丰富

    C.发达国家多

    D.交通便利

    6.下列工作适合引入工业机器人的是

    ①研发设计

    ②销售服务

    ③焊接装配

    ④零件搬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命题背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技术等技术浪潮推动下,以“工业 4.0”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创新模式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作为智能制造的主力军,机器人技术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改变全球制造业格局。特别是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了工业制造业企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各个生产环节,如焊接、机械加工、搬运、装配、分拣、喷涂等。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的应用不仅能将工人从繁重或有害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解决当前劳动力短缺问题,而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

    【命题立意】该题组以工业机器人在不同大洲的使用占比变化情况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地理图表的识图分析,对大洲基本情况的认识、分析,对题干材料的分析和对生活场景的推理应用。感受地理知识的时代性、生活性、实用性,引起学生对社会发展的思考,对今后劳动力的要求,明确学习的意义。

    【课程标准】

    第4题考查学生对地理统计图(柱状图)阅读和分析的地理技能。

    第5题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考查学生对区域特点的认识,分析影响亚洲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6题运用材料推理分析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题目】4.2017~2019年世界主要地区工业机器人使用数量变化趋势是

    A.有升有降

    B.不断下降

    C.保持不变

    D.不断上升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第4题结合图2,考查学生对地理柱状统计图的分析。以2017、2018、2019年的图例为做题依据,直接得出结论是不断上升,故选D。

    【题目】5.工业机器人在亚洲使用数量大,主要是因为这里

    A.市场需求大

    B.资源丰富

    C.发达国家多

    D.交通便利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第5题结合工业机器人在亚洲使用数量最大,考查影响学生对各大洲的认识和分析影响地区工业发展的因素。根据从2017~2019年世界主要地区工业机器人使用数量统计图,发现亚洲、大洋洲的工业机器人使用数量多。亚洲国家众多,人口稠密,大部分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工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大,因此答案选择A。

    【题目】6.下列工作适合引入工业机器人的是

    ①研发设计

    ②销售服务

    ③焊接装配

    ④零件搬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第6题结合题干“工业机器人常用于完成工业生产中繁重、乏味或有害环境下的体力劳动”,考查学生对工业分工和工业生产环节的认识。①研发设计是以科技为主导,影响因素是高科技人才;②销售服务是以满足顾客的需要,提供高质量的销售服务。需要热情周到、符合顾客愿望的服务,工业机器人不能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要和情感交流。③焊接装配属于有害环境下的体力劳动和④零件搬运属于繁重乏味的体力劳动,工业机器人可以在这些方面替代人力,广泛使用在这些工业环节。因此③和④正确,答案选择C。

    【备考建议】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好教材中的地理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方法,提高学生的读图技能;在大洲教学和国际合作中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工业发展状况;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关注与地理相关的素材,关心社会新闻和当今科技发展状况。另外,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强化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应通过补充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地理知识的思维能力,形成发散思维,全面发展,成长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劳动者。

    【原题】图3为俄罗斯、巴西简图。读图,完成7—8题

    7.两国的共同点是

    A.城市多集中在内陆

    B.河流结冰期长

    C.铁路多分布在沿海

    D.矿产资源丰富

    8.①②两地为世界人口稀疏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源

    B.地形

    C.气候

    D.交通

    【命题背景】该题所选素材为教课书中学生学习过的两个国家,对此学生较为熟悉,学生读题后有亲切感,俄罗斯和巴西是两个较为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也是金砖国家的成员,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异同。

    【命题立意】该题组以俄罗斯和巴西的对比,考查学生读图、识图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重点考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地理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

    举例说出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根据地图归纳某国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特点。

    【题目】7.两国的共同点是

    A.城市集中分布在内陆

    B.河流结冰期长

    C.铁路多分布在沿海

    D.矿产资源丰富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

    第7题结合图3,考查学生对俄罗斯和巴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异同。其中俄罗斯的城市和铁路多分布于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南部地区,亚洲部分河流的结冰期长;巴西的城市和铁路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大部分地处热带,河流没有结冰期,故选D。

    【题目】8.①②两地为世界人口稀疏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源

    B.地形

    C.气候

    D.交通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第8题查影响人口疏密的主要因素,其中A选项的水源在俄罗斯和巴西都具有众多的河流对于①②地区人口分布稀疏影响不是主要因素。B选项来说俄罗斯的①地区为西伯利亚地区,地形以高原、平原和山地为主,巴西②地区为平原,C选项来说①地区为高纬度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不适宜人类生存,②地区为亚马孙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炎热多雨)也不适宜人类生存,D选项交通对图示两地人口稀疏影响不是主要的原因。故选C。

    【备考建议】在备考中建议教师带领学生在了解记忆各国家地区的基础知识点以外,也需要带领学生学会分析材料或者地图中的要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对比不同地区、国家间的异同点。

    【题目】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崇礼场馆区,现代化的冬奥场馆和古老的长城不期而遇。其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因外观造型与中国传统玉如意相似,被称为“雪如意”。图4为崇礼部分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9—10题

    9“雪如意”赛道最低点的海拔可能是( )

    A.1600米

    B.1635米

    C.1650米

    D.1750米

    【命题立意】本题组选取北京冬奥会国家跳台中心的真实情景为素材,旨在考查学生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方面识别山地不同部位形态,判别方向,读取海拔等方面知识掌握运用情况。

    【课程标准】(2011版)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课程标准】(2022年版)

    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量算距离,识别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

    2.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

    【试题解析】第9题以冬奥会为背景,选取国家跳台中心崇礼部分等高线地形图,考查学生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的掌握情况。(等高距是两条相邻登高线之间的距离),图中的等高距为50米,读图可知最低处海拔应该为1600—1650米,B符合题意。

    【题目】10.图示冬奥场馆中 ( )

    A.①冬奥村在②“雪如意”的正南方

    B.从②“雪如意”可看到远处的长城

    C.③越野滑雪中心位于山顶上

    D.④冬季两项中心位于山脊处

    【命题立意】本题根据真实情景创设问题,考察学生在地形图上判别山体的不同部位,判别方向,读取海拔,进一步考察学生熟练地使用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

    【试题解析】第10题根据指向标进行定向。A选项,可将指向标平移到②,①冬奥村在②“雪如意”的西北方;B选项,②的海拔为1750~1800米,可以看到远处的长城;C选项③越野滑雪中心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应该为山谷;D选项④冬季两项中心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应该为山谷。故选B。

    【原题】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春耕时间不同。图5为我国春耕时间分布示意图及某区春耕景象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春耕景象最有可能出现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1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春耕的时空分布有所不同,其中

    A.甲地区春耕多在盆地中央

    B.乙地区春耕多在河谷地带

    C.丙地区春耕2月下旬开始

    D.丁地区春耕开始时间最晚

    【命题立意】本题组以春耕时间及春耕景象为题目情境,着眼农业生产,考查学生在真实生产情境中,运用地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来观察和感悟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间地理环境的差异,并分析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各区域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情况。充分体现了学生要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地理学习理念。

    【课程标准】(2011年版)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程标准】(2022年版)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题目】11.图示春耕景象最有可能出现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 甲B 乙 C 丙 D 丁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第11题考核的主要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及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以草地为主。试题为我们展示的是世界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的春耕景象图,同学们若能识别出是哈尼梯田,则可以快速选出是丁地,若不知道是哈尼梯田,也可以从图中判定当地的耕地是水田,应选丁地。

    【题目】1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春耕的时空分布有所不同,其中

    A.甲地区春耕多在盆地中央

    B.乙地区春耕多在河谷地带

    C.丙地区春耕2月下旬开始

    D.丁地区春耕开始时间最晚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甲地区春耕多在盆地边缘,故A错;从图例可知,丙地春耕4月中下旬以后才开始,故C错;同理,结合图例可看出,丁地区2月下旬已开始春耕,开始时间最早,故D错;而乙地因高寒,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故B正确。

    【备考建议】在学习四大地理区域时,要结合地图掌握四大地理区域在气候、地形、土壤、河流等自然条件方面的差异,并深刻理解在自然条件方面差异的基础上,人们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工业、交通等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领略我国东西的差异、南北的差异以及各地区如何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并加强区域之间合作,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原题】2021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2021年12月,全球首个抗台风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在广东阳江成功并网发电。图6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简图及海上风电平台景观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广东阳江濒临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14.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海上风能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①海岸线漫长

    ②工业集中,市场广阔

    ③农业基础好

    ④技术先进,资金雄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课程标准】(2011年版)

    1.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2.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课程标准】(2022年版)

    1.运用地图,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与疆域特征,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增强国家版图意识与海洋权益意识。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题目】13.广东阳江濒临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试题解析】第13题考查学生掌握我国东部濒临海洋位置及名称情况。方法一,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图6右下角的南海诸岛图中,经过辨认、对比,可得出正确答案。方法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看地图、记一些主要的地理事物名称和位置,并且要了解我国四大海域的分界线,十分清楚台湾海峡属于东海,其南部海域为南海,也可得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D

    【题目】14.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海上风能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①海岸线漫长

    ②工业集中,市场广阔

    ③农业基础好

    ④技术先进,资金雄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第14题考查的是自然资源开发的条件,由图中可知,我国海岸线漫长,海洋与陆地之显著的热力性质差异造就了两地之间强劲的风力,故①正确;图中显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基地、工业中心分布密集,工业发展对于能源有极大的需求,风能开发在此处有巨大的市场,故②正确;材料中显示“2021年12月,全球首个抗台风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在广东阳江成功并网发电。”这明确展示了我国在风电利用技术方面的先进性,这种先于旁人的探索当然是以我国东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故④正确。至于农业基础好,对于风能开发属于无关选项。最终,答案选B。

    【备考建议】

    在学习我国的疆域内容时,要注重加强对运用地图,引导学生从空间—区域的视角认识某个地理事物:是什么?在哪里?怎么样?为什么?让学生逐步建立起空间视图,教师应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某个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逐步培养学生从地理的视角看待问题,用地理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活动,培养学生版图意识和海洋权益,逐步形成地理核心素养,以期达到增强爱国志,树立报国行。

    【原题】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南视察,先后深入三亚育种基地、五指山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黎族村寨等地进行调研。图7为海南岛简图。读图,完成15-17题。

    15.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每年冬春季节,大量科研人员到三亚进行育种,因为这里

    A.热量充足

    B.降水丰富

    C.耕地广阔

    D.土壤肥沃

    16.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其中“水库”体现森林的主要作用是

    A.美化环境

    B.防风固沙

    C.调节气候

    D.涵养水源

    17.黎族是海南主要的少数民族,黎锦、船形屋等是独具民族特色的地方文化产物。下列最能反映黎族生产生活的是

    【原题】15.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每年冬春季节,大量科研人员到三亚进行育种,因为这里

    A.热量充足

    B.降水丰富

    C.耕地广阔

    D.土壤肥沃

    【命题立意】本题组选取时事热点为素材,旨在考查学生对海南自然地理特征、农业区位因素的掌握情况。

    【课程标准】(2011版)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运用地图描述区域地形特征、归纳区域气候特征,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课程标准】(2022年版)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气候、河湖等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试题解析】

    第15题题干中描述“冬春季节到三亚育种”,需要学生仔细读题,审意,把握时间点。

    学生在掌握中国气温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知道1月份,中国南北温差大,南暖北寒,从图中可知三亚位于热带,气温高,热量充足,适合育种,A符合题意。

    【原题】16.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其中“水库”体现森林的主要作用是

    A.美化环境

    B.防风固沙

    C.调节气候

    D.涵养水源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热带雨林的作用。

    【课程标准】(2011版)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程标准】(2022年版)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试题解析】第16题考查热带雨林对生态环境的作用: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本题中关键词是“水库”一词,体现了森林“涵养水源”作用,D符合题意。

    【原题】17.黎族是海南主要的少数民族,黎锦、船形屋等是独具民族特色的地方文化产物。下列最能反映黎族生产生活的是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热带雨林的作用。

    【课程标准】(2011版)

    1.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2.根据风俗、服饰图片和文字资料,描述、讲解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

    【课程标准】(2022年版)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运用相关资料,说明自然环境与地方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

    3.利用图文资料,描述家乡典型的自然与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归纳家乡地理环境特点,举例说明其形成过程及原因。

    【试题解析】

    第16题考查海南自然地理对海南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了解民族特色风情形成的原因。

    根据图片资料,可知图A为藏族服饰,图B为船形屋,图C为维吾尔族,图D为蒙古族。题干中提示“黎锦、船形屋”B符合题意。

    【原题】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在其开发利用上应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图8为长江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8—20题。

    18.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中,肩负着“一库净水北送,一江清水东流”重要使命的是

    A.四川

    B.湖南

    C.湖北

    D.上海

    19.“一库净水北送”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北方缺水状况

    B.减轻南方洪涝灾害

    C.提高北方河流航运能力

    D.解决沿途河流污染问题。

    20.下列有利于“一江清水东流”的做法是

    ①加强上游水土保持工作

    ②加大中下游水污染治理

    ③扩大下游围湖造田面积

    ④加强沿线生态环境监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命题立意】

    该题组选取跨流域调水和长江生态保护素材,将绿色发展理念渗入其中,旨在考查学生对长江流域开发、保护和治理等人地协调观地理核心素养掌握状况。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在防洪、航运、灌溉、发电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长江干流流经11个省区,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2020年习主席签署第六十五号主席令公布长江保护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载入法律,为依法保护长江提供了法律依据。这既是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也是对社会规律的遵守。

    【课标标准】(2022版)

    1.运用中国行政区划图,识别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课标标准】(2011版)

    1.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4.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试题解析】

    第18、19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意义以及中线的起点。为了缓解西北、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西北、华北,其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的水调到北方地区,缓解北方地区缺水状况,因此肩负“一库净水北上,一江清水东流去”使命的“省区”,从图中看到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省。因此18题选C,此题不需要记忆,学生认真分析试题,仔细读图就可得到正确答案。参考答案为C。

    第19题“一库净水北送”的主要目的,是在考查南水北调的目的。结合被选答案和所学知识,可以选择答案A。

    第20题,主要考查长江流域的治理措施。目前,长江流域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水土流失、洪涝灾害频发等问题,如何使一江“清”水东流呢?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针对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化防治建议。③建议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导致湖泊蓄洪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洪涝灾害频发,不属于合理化防治建议。因此20题选B。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四个小题,共30分)

    【原题】21.(8分)2021年12月,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该铁路是“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图9为中老铁路示意图及老挝琅勃拉邦气候统计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发展之路】

    长期以来,老挝仅有长约3.5公里的铁路。中老铁路的开通为老挝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出口到中国的产品运输时间由3天缩短至1天,运输成本下降约40%。

    (1)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 (填“临海”或“内陆”)国, 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分)

    (2)中老铁路北起云南昆明,南到老挝 (首都)。它的开通使老挝出口到中国的产品运输时间缩短,运输成本 ,市场竞争力 (3分)

    【绿色之路】

    中老铁路是一条与山川同美的绿色铁路。沿途车站建筑风格鲜明,一些车站的候车厅使用了玻璃屋顶。老挝琅勃拉邦车站采用“人”字形屋顶设计(图10),屋顶陡峭,屋檐宽大。

    (3)玻璃屋顶设计可以充分利用 ,节省电力。(1分)(4)说明老挝琅勃拉邦车站“人”字形屋顶与气候的关系。(2分)

    【命题立意】

    本题以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正式开通”的时事热点真实情境为素材,围绕“发展之路、绿色之路”为主题进行命题,并配有中老铁路示意图、老挝琅勃拉邦气候统计图。试题符合课标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理念,材料新颖,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将聚落与自然环境间关系蕴含其中,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地理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人文地理主要特点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

    3.结合某国家的实例,简要说明该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及其意义。

    【学业要求】

    第21题涉及区域地理的世界地理主题。学习本主题后,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从地理位置、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等角度,描述并简要分析某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能够结合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事物和现象,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简要分析这些事物和现象发生的区域地理背景,形成从地理视角看待、探究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具备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试题解析】

    第(1)题,考查了东南亚地区老挝的海陆位置以及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通过读图9,并根据图例中的国界图例,判断老挝是“内陆国”;第1题第二空通过阅读材料中“老挝仅有长约3.5公里的铁路”,总结归纳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交通”。

    第(2)题,考查的是中老铁路的起点和终点,以及其修成以后对老挝出口商品的影响。学生通过读图9中的图例,可以填出老挝的首都是“万象”;阅读题中所给材料“出口到中国的产品运输时间由3天缩短至1天,运输成本下降约40%。”,学生可判断运输成本“降低”、再经过逻辑推理得知市场竞争力“增强”。

    第(3)题,材料中选取的地点为老挝,学生需要调取已学知识分析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旱雨分明,同时提供了“人”字形屋顶设计的信息。从图中可知该设计屋顶陡峭,屋檐宽大,结合图片,思考玻璃屋顶的设计利用光照,节省电力。参考答案:太阳光。

    第(4)题考查聚落,人字形结构与气候的关系,学生需要观察气温降水量曲线图可知该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降水多,“人”字形屋顶设计利于排水,屋檐宽大,利于遮雨,旱季光照强,屋檐宽大,利于遮阳。

    【参考答案】

    (1)内陆国 交通

    (2)万象 降低 增强

    (3)太阳光

    (4)当地雨季降水多,“人”字形屋顶陡峭,利于排水;雨季降水多,屋檐宽大,利于遮雨;旱季光照强,屋檐宽大,利于遮阳。

    【教学建议】

    1.在学习世界地理这个主题时,教师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问题和任务开展教学活动。在情境创设上,要关注区域差异,侧重空间联系与相互作用。选择当前社会热点和世界各地富有特色的生产生活活动,作为情境创设的基本素材。创设的情境要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地理问题、任务有较强的关联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地方、区域和全球问题的好奇心。

    2.分析问题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图名——图例——有效信息,用好地图这个工具。

    3.引导学生要学会总结归纳有效信息。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以后,要学会总结、归纳、梳理、提炼,尽量避免原段大段落的抄写。

    4.阐述语言要准确规范。描述语言要有因有果,逻辑正确,用地理术语规范答题。

    【原题】22(7分)为振兴东北经济,黑龙江省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构建新发展格局。图11为黑龙江省雪期和雪厚分布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冷资源”到“热产业”】

    黑龙江省被誉为“冰雪之冠”。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的9枚金牌中有4枚来自该省。借助冬奥之风,黑龙江省迎来冰雪经济的发展良机。

    (1)黑龙江省发展冰雪运动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2分)

    【命题立意】本题组以振兴东北经济为主线,着眼于冬奥热点的冰雪运动,旨在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地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分析自然环境对旅游资源的影响以及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间关系。

    【课程标准】(2022年版)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进行野外考察或运用相关资料,说明自然环境与地方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首先,“冰雪运动”需要低温的冰雪环境和运动场地。通过示意图可知黑龙江省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区,冬季漫长寒冷,雪期长积雪厚,再通过观察地形图可发现黑龙江山地多,由此可知气候和地形都满足冰雪运动所需要的自然条件。

    【参考答案】冬季气温低;河流结冰期长;雪期长;积雪厚;多山地。(答出任意两点得2分)

    (2)黑龙江省发展冰雪经济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1分)

    ①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冰雪品牌

    ②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

    ③开发冰雪项目,发展冰雪旅游

    ④自然保护区内,大规模修建滑雪赛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命题立意】本题是考查发展经济的有效措施,考查发展经济的社会经济条件。

    【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举例说明家乡环境及生产发展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并尝试用绿色发展理念,对家乡的发展规划提出合理建议,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

    【试题解析】①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冰雪品牌;②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③开发冰雪项目,发展冰雪旅游;以上三点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合理措施,④自然保护区内,大规模修建滑雪赛道,自然保护区设立的目的是保护自然环境,大规模修建与设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不符,不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A

    【从“大豆”到“金豆”】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大豆主产区之一,积极发展大豆深加工产业。图12为大豆加工流程示意图。

    3)图中生产沼气的原料主要是 和牲畜粪便等废弃物的再利用,有利于减轻 污染。(2分)

    (4)目前山东省已掌握大豆深加工高端技术为促进“大豆”变“金豆”,有人认为黑龙江省应和山东省加强合作,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说出理由。

    【命题立意】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东北地区考察调研。总书记指出“东北来得比较多,我十分关心这里的振兴发展。”本题就是在此背景下主要考查学生对东北地区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课程标准(2022版)】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3.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课程标准】(2011年版)

    1.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2.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解题思路】

    22(3):从图12可以看到进入沼气池的原料主要有“秸秆”和“牲畜粪便”,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牲畜粪便”等,进而得出答案得出“秸秆”是最佳答案。从图12大豆加工流程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整个过程中涉及到大豆残渣,秸秆,牲畜粪便,这些物质传统处理会带来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参考答案:秸秆,环境。

    22(4):本题属于观点类问题。首先应该亮明观点,其次写出支撑观点的理由。这是有关区际联系共同发展的习题。借鉴“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珠江三角洲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从而会对与出该题有所启示。若“赞同”,理由是“通过区域合作,发挥山东省的技术优势和黑龙江省的原料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区际联系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若“不赞同”,理由是“黑龙江省应自主研发大豆深加工高端技术,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发展;或通过良性竞争,促进技术进步。”本题开放性强,有理有据即可,相对来说,本题想得满分比较困难。

    【备考建议】

    1.地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大事,学会联系生活,联系时事热点,运用地理知识解决身边问题。

    2.注意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平时要用心去积累地理素材,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

    3.针对阐明观点的主观性试题,除了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外,还应给学生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原题】23.(7分)2022年是中国和阿根廷建交50周年,两国在农产品贸易、能源开发、极地科考等领领域持续深入合作。图13为阿根廷及周边地区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农贸合作优势尽显]

    阿根廷农产品品质优良,樱桃、苹果等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1)阿根廷北部有南回归线穿过,南部与南极洲隔海相望,南北气候差异 ,农产品种类丰富:位

    于 (填“南”或“北”)半球,可向中国供应反季节农产品. (2分)

    [携手共进 开发水电]

    “基塞”水电站是世界最靠南的水电站,由中国企业承建。工程施工期间将创造近2万个就业岗位,建成后,发电量预计可满足150万个家庭的日常用电,每年为阿根廷节省大笔油气进口开支。

    (2)说出“基塞"水电站建设的有利影响。(2分)

    [世界尽头南极驿站]

    乌斯怀亚是阿根廷南部的港口城市,也是南极科考的重要补给站。我国“雪龙" 号科考船多次在这里停靠补给。

    (3)乌斯怀亚成为南极科考重要补给站的原因是________,推测科考船在此补给的物品主要有___。(2分)

    (4)列举科考船从乌斯怀亚前往南极地区可能遇到的困难。(1分)

    【命题立意】

    本组题选用中国和阿根延建交50周年为背景,旨在考查学生对该国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分析基础上,强调了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重要性,考查了学生树立全球意识的课标理念;通过对乌斯怀亚港地理位置的分析,结合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考查了学生对南极科考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由自然到人文,由区域认知能力到综合思维能力再到地理实践能力,到最后的南极科考的人地协调观,循序渐进,分层次考核了地理的四大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2.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4.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5.比较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

    6.说出南北极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基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试题分析】

    23(1)从图中可知,南回归线穿过阿根廷北部,阿根廷南部近60°S,说明南北跨度较大,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半球位置的判断可以根据图中40°S,或者南回归线穿过北部,或者向我国提供反季节农产品得出阿根廷位于南半球。

    23(2)是对综合思维核心素养的考查。从材料:“施工期间创造近2万个就业岗位”中,可知“提供就业机会”,“建成发电量满足150万个家庭使用”可知“缓解能源短缺”,“为阿根廷节省大笔油气进口支出”属于“优化能源结构”、“节省油气进口支出”,水电站的建设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再联想一下,水电站利用的水能是可再生的、清洁的能源,是否可在参考答案里加上“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呢。回答此类问题,主要根据题中提供的素材进行分析,有利条件可以从市场、劳动力、交通、开发历史等方面进行回答,也可从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进行回答。具体答案要认真分析问题和素材综合进行作答。

    22(3)题第一问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知,乌斯怀亚港是图中显示的离南极最近的港口城市,作为各国南极科考的补给站,应该有丰富的后勤物资供应和完善的港口设施。第二问,考查了学生通过对图中乌斯怀亚和南极地理位置的比对,对南极自然环境特殊性的认知,纬度最高,极度寒冷,多固体冰川,缺乏基本的生存条件,故而需要补给的就是食品、燃料、淡水等。

    22(4)题可以从海上运输的缺点来考虑,即受天气、航道等的影响较大,结合南极酷寒、干燥、烈风的天气和气候条件,以及遍布冰川等有碍船只航行的自然条件来作答,重点考查的还是学生对南极地区特殊自然环境的认知。

    【参考答案】

    (1)大(1分) 南(1分)

    (2)增加就业岗位;缓解能源短缺;节省油气进口开支;优化能源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答出任意两点得2分)

    (3)距离南极地区近;港口设施完善;物资丰富。(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食物;淡水;燃料。(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

    (4)大风、低温、海冰等影响科考船的航行安全。(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

    24.(8分)河南省东西部存在自然环境差异,乡村振兴之路也有所不同。图14为河南省地形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重渡沟:山区生态游】

    重渡沟位于洛阳市栾川县境内,地处伏牛山区。早期,村民以碳竹挖矿为生,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1999 年起,当地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目前已成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1)结合重渡沟的发展变化,完成以下框图。(3分)

    【命题立意】

    通过对洛阳栾川重渡沟不同时代的发展对比,考查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的变化,突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3.利用图文资料说明家乡主要地理事物的变迁及其原因。

    4.举例分析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对家乡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试题解析】

    24(1)题以结构图的方式呈现了洛阳栾川重渡沟不同时代的发展对比,反映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的变化,考查了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第①空根据对结构图中所提示内容的F分析可知,破坏植被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学生容易得出正确答案为“水土流失”,充分反映出人类的生产方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突出人地关系的重要性。但在答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回答成“土地荒漠化”,主要在于对我国的区域知识掌握不足,不清楚:水土流失多分布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山区中,土地荒漠化多发于西北干旱区,而重渡沟位于我省西部山区,结合土壤肥力下降,确定此处水土流失严重。

    第②空答案为:滑坡或泥石流,根据对结构图的推理可知,重渡沟不合理的开发行为带来了种种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加剧,环境污染严重,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充分体现了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行为是导致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对于第③空,可从河南省地形示意图上可以读出,重渡沟海拔较高,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山区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夏季成为避暑胜地。

    【沈家村:农业现代化】

    沈家村所在的开封市尉氏县位于华北平原,土地平整、肥力好,是全国小麦商品粮基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沈家村视察,看到小麦长势喜人,欣喜地说:“今年的馍能吃上了。”

    (2)简述沈家村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2分)

    沈家村在种植普通小麦的基础上,推广优质专用小麦。2018 年,小麦获得丰收,村民高兴地说:“咱家的麦子不仅能蒸馍,还能做面包了!”目前,沈家村正在建设新一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农业现代化这根“金扁担”逐渐从规划走向现实。

    (3)麦子能做面包主要依靠 (1分)

    A. 改进灌溉技术

    B.培育优良品种

    C.推广农业机械

    D.使用农药化肥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命题立意】

    该题组选取习近平主席考察位于华北平原的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小麦长势情况的真实情景为素材,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理解和科技兴农的具体实践案例。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保障,更是关系到国民的利益、社会的安定和稳定发展。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而河南省又是农业大省,小麦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试题解析】

    第24(2)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阅读材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影响农业发展因素的理解。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从图14中可以看出沈家村位于(华北)平原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从气候来看,沈家村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气候适合小麦生长。参考答案: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第24(3)题主要考查学生联系实际情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问题的关键是“麦子能做面包主要依靠什么?”结合被选答案,和题中“在种植普通小麦的基础上,推广优质专用小麦” ,从“优质专用小麦”可以推出“培育优良品种 ”,故选B。

    【家乡情:乡村振兴路】

    重渡沟和沈家村利用自身地理环境优势,探索乡村发展之路,是我省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24(4)借鉴重度沟和沈家村的发展经验,为我省乡村振兴提出合理化建议。(可从因地制宜,生态保护,科技推广等方面回答)(2分)

    【命题立意】该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结合生产生活实例,思考如何为建设美丽家乡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将热爱家乡的情感融入其中。

    【课程标准】(2011年版)

    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关注家乡的未来发展,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

    【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举例说明家乡环境及生产发展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并尝试绿色发展理念,对家乡的发展规划提出合理建议,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

    【试题解析】

    回答第(4)题,先要审清题意,题中的“借鉴重度沟和沈家村的发展经验,为我省乡村振兴提出合理化建议。”结合题干中所给信息,可知重度沟属于山区,适合发展“生态旅游”,而沈家村属于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推广优质专用小麦,培育小麦优良品种,属于科技兴农。从中可以总结出针对不同的地形区应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山地可以发展林业、旅游业,平原发展农业,除了种植业外,也可以培育良种、我省是农业大省水资源短缺,可以使用喷灌、滴管等先进技术发展节水农业等,可以对举办培训班让科技专家对农民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等。回答此类问题,应利用自身优势,如科技、政策、交通、劳动力、民俗文化等社会经济条件,或者独特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条件进行作答。

    【参考答案】

    利用山区自然资源环境优美,发展旅游业,培育优良品种实现科技兴农;农田采取滴管、喷灌技术实行节水农业;科技下乡,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专业技术;建设乡村合作社,实现集约化生产等。

    相关阅读

    2022商丘中考各高中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2022-07-27

    2022年商丘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word版】

    2022-07-27

    2022商丘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word版】

    2022-07-22

    商丘2022年中考录取分数线

    2022-07-21

    2022商丘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word版】

    2022-07-20

    2022年商丘普高中考录取分数线公布

    2022-07-15

    2022商丘中考英语真题及答案【word版】

    2022-07-14

    2022商丘中考道德与法制真题试卷及答案【图片版】

    2022-06-27

    2022年商丘中考英语真题及答案【图片版】

    2022-06-26

    2022年商丘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图片版】

    2022-06-26

    2022商丘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22-06-26

    2022年商丘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图片版】

    2022-06-24

    2022年商丘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图片版】

    2022-06-24

    2022年商丘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图片版】

    2022-06-24

    商丘市2022中考录取分数线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