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2)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AmBn。
①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例:乙醇(C2H5OH),它的相对分子质量Mr=12×2+1×5+16+1=46。
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例:CO2中,m(C):m(O)=12:(6×2)=3:8。
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ω=A的相对原子质量×m/AmBn的相对分子质量。
例: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40+12+16×3=100
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100)×100%=40%。
相对分子质量(Relative molecular mass),是指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的总和,用符号Mr表示,单位是1。
对于聚合物而言,其相对分子量可达几万甚至几十万;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H₂O。
既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单位为“1”的相对质量,那么由此计算得到的分子质量必然也是一个单位为“1”的相对质量。
对于某些结构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往往都是通过电泳、离心或色谱分析等方法测得其近似分子质量,因而更是一个相对概念的量值。所以,我们过去长期习惯使用着的“分子量”实际上都是相对的分子质量。因此,国标指出“以前称为分子量”的即是“相对分子质量”(relativemolecularmass),并将后者定义为“物质的分子或特定单元的平均质量与核素¹²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
水:H2O:18
氧气:O2:32
氢气:H2:2
氮气:N2:28
盐酸:HCL:36.5
硫酸:H2SO4:98
硝酸:HNO3:63
氧化钠:NAOH:40
氢氧化钾:KOH:56
二氧化锰:MnO2:87
二氧化硫:SO2:64
二氧化碳:CO2:44
二氧化氮:NO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