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格律之严谨当世无匹
律诗之所以为律诗,首先就是因为其严谨的格律。而《登高》的格律,堪称当世无匹。“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全诗不仅中间两联成对,首联和末联也都成对。
首联便以对起,风、天与渚、沙,猿啸与鸟飞,皆自然成对。而更绝的是,不仅前后两句对,还有句中对。第一句风对天,急对高,第二句渚对沙,清对白。十四个字,每一个字都精雕细刻,却又毫无斧凿痕迹。其余三联遣词造句也都如此,足见老杜的功力已到了圆融自如的化境。
2.笔力之雄健出神入化
全诗的前四句写景,一开篇便是千古流传的佳句,由风急天高到渚清沙白,由猿啸哀到鸟飞回,纯为白描手法,却构成了一幅精美的图画。颔联更是言简而意深,看似简单的十四个字却流露出沉郁苍茫和空旷寂寥之感。虽寥寥数语,却气势磅礴。后四句抒情,由万里悲秋到百年多病,由艰难苦恨到潦倒新停,将诗人潦倒不堪的愁苦心境和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表露无遗。
3.意境之悠远令人沉醉
诗的中间两联,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与万里悲秋、百年多病遥相呼应,由景到情,由空间到时间,使全诗的意境忽然跃升。而潇潇下与滚滚来则使秋的悲凉与江的汹涌跃然纸上。旁人读来如身临其境,更是不由自主地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身陷愁苦之境而无法自拔。故前人把这首诗誉为旷代之作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全诗四联都是对仗,虽然首句入韵,尾字为平声,首联不能算严格对仗,只能算对偶。首联还当句对,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清白相对,又是借对、声对,借清为青,既借字音又借颜色。再加上萧萧滚滚叠字对、万里百年数字对、艰难潦倒叠韵对,整首诗就是“对”的大观园,日本《文镜秘府论》归纳出我国到唐朝时就有二十九种对,粗略对照,本诗具有其十六种对。
首联通过长江三峡口风急、猿啸的特色,再加上仰望天高、俯瞰渚冷清沙空白鸟飞回巢的现景,明写、暗示都是秋季。既听到猿啸的声音,又看清了静景的清静、清朗、清丽小渚、空白沙滩和动态鸟飞,还感受到风大的急迫和猿啸的悲哀,六个景象之间的逻辑关联度,只能每人各显神通理解,自我脑补。
颔联前句写山林,上承首句;后句写江水,上承次句。写山林为远望,写水为俯瞰。落叶因风急而萧萧飞下,无边写出山林之广阔,再次暗示秋季;不尽写出长江之长,滚滚写出水大流急。
颈联前句应为万里作客常悲秋,律诗字序灵活自由,为了平仄、对仗合规,变化无常,这也容易引发歧义,每人都可再组织不同字序进行解读。这句既点出秋,还接应前面的哀字,点出全诗主题——悲。下句登台点出诗题——登高,还写出悲的因素有百年多病、孤独登台。
尾联继续写悲的因素——艰难、苦、恨、潦倒,再加上最新的悲哀细节,两鬓越发苍苍,还暂停端杯喝浊酒了。结句归于细碎小事,以小见大,老酒鬼因潦倒后喝不起最简易、最低级的浊酒,只好停杯戒酒,没有比这更悲惨的事情了。
本诗总框架特色,一是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情。二是头尾两联细小,中间两联宏大。特别是尾联,仅写繁霜鬓和停酒杯两件个人琐事,让有些人觉得太蛇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