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中,严贡生六亲不认,弟弟病逝也未曾关心,最后还侵占弟弟的家产;严贡生千方百计地巴结官僚,用于抬高自己的身价,也经常向百姓敲诈勒索;严贡生吝啬贪婪,常欺压百姓、吃喝挥霍,对于亲人却十分吝啬。
严质生在书中哄吓诈骗、无恶不作,他的言行集中了剥削阶级的一切特性,在他的那个集团里是很有代表性的。通过严贡生这个人物,可以进一步认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一些文人在政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中丑恶和可笑的形象。
出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在《儒林外史》的许多人物中,严贡生六亲不认、无恶不作,是作者着重刻画的一个反面典型。作者刻画这个人的丑恶,一直刻到他的骨头里去了。 清朝的科举,纯为以文试士,惟有“优贡”这一个名目,是制度上唯一强调要凭所谓优良的品行来决定应举资格的。
严贡生这个反面典型,在乡绅地主集团里,地位并不高,而他的行为和品质,却集中了剥削阶级的一切特性,在他的那个集团里是很有代表性的。通过严贡生这个人物,可以进一步认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一些文人在政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中丑恶和可笑的形象。
元朝末年农家子王冕自学成才后,在山东济南卖画为生。后吴王建国大明,得商人资助捐监应试,做了御史,提拔了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入学。
不久,范进考取举人,但却喜极而疯,为丈人胡屠户一个嘴巴打醒。严贡生因横行乡里被告到县里。严贡生差人找到他弟监生严大育。严监生胆小怕事,找两位舅爷来了结官司。后严监生因婚丧两事花了大把银两十分肉痛,气恼交加以致一病不起。严贡生乘机谋夺乃弟家产。
此时,周进已升任国子监司业,他识拔的弟子范进也被钦点山东学道。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