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是,水过于清澈的时候,就不会看见有鱼儿的出现,一个人在为人处世方面,过于严格,就会造成身边的朋友远离,也不会有徒弟愿意追随于他。
那么,“清澈”的水中,为什么不会看见鱼儿的出现?人变得严厉,为什么不会有徒弟相伴?
水中没有任何生物,才会出现“清澈”的现象,鱼儿在清澈的水中获取不了相应的养分,自然就会远离。
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想要一探究竟,查明真相,哪怕是身边要好的朋友都不放过,自然就会出现其他人不愿接触的情况,更不用说,能否拥有徒弟了。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语出《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也有一说水清无鱼——现代汉语词典。《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第六十五。
故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达诸民之情;既知其以生有习,然后民特从命也。故世举则民亲之,政均则民无怨。故君子莅民,不临以高,不道以远,不责民之所不能。今临之明王之成功,而民严而不迎也;道以数年之业,则民疾,疾者辟矣。
故古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统絖塞耳,所以弇聪也。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故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民有小罪,必以其善以赦其过,如死使之生,其善也,是以上下亲而不离。故惠者政之始也,政不正则不可教也,不习则民不可使也。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