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在手法上常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远古时代就在各民族之间流传。战国时代,由于士阶层的兴起,他们或者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或奔走于各国,游说诸侯,都必须致力于言谈的技巧,使之寓于说服力,因此,在他们的著作或言谈中就出现了许多精彩的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等。
1.《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讲述的是一户农家因为羊圈破了一个洞,从而丢失了一只羊,这只羊最后被狼吃掉。但这户农家却没有及时修补羊圈,谁知第二天又丢失了一只羊,农家警醒,修补羊圈后羊再也没有丢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2.《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讲述了一个人为了使自己的庄稼更快的生长,花了一天的时间将禾苗的根部往上拔,第二天却发现庄稼全部干枯而死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循规蹈矩,不能一蹴而就。
3.《守株待兔》
讲述了战国时期的一个农民,在一个树桩旁捡到了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却将这个偶然发生的事情当作了一定会发生的事情。此后,他天天守在树桩旁,却一只兔子都没有捡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重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学会变通。
4.《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讲述了一名楚国人在乘船途中宝剑落入水中,他却在船上刻了记号,船停之后没有寻找到宝剑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刻板的人们,告诉我们,要根据事情的发展变化来处理问题。
5.《农夫与蛇》
《农夫与蛇》讲述了一名农夫在路边救了一条被冻僵的蛇,但蛇苏醒后却反咬了农夫一口,农夫在死前才彻底顿悟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人要分清是非善恶,不要盲目做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