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故乡》,写于1921年1月,在这一年多以前,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在鲁迅故乡之行日记中详细记录了这次回乡的行程,个中的繁杂与艰辛尽在其中。
但令鲁迅震惊的是,他亲眼目睹了江南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十分悲愤,于是,便以这次回乡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一篇小说,把眼中的故乡描绘得淋漓尽致。
当时各地大大小小的军阀逐渐形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全国进入一种名义上统一,但实质分裂的状态。
各地各自为政,因为势力的变化是动态的,军阀和各级政府为了满足自己实力增长的需要便需要扩军,而且还需要有更多的钱粮,这些都要从老百姓身上获取。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段):描写了作者看到家乡的萧条景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为什么回故乡?
第二部分(6~77段):写“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三部分(78~88段):写“我”怀着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乡,但“我”并不因此消沉、悲观,而是把希望寄于未来和下一代。
小结:小说以“我”的一次回乡之旅为主要内容,通过描绘故乡环境、闰土与杨二嫂的变化,来反映中国农村经济日益破败、中国农民日益贫困的现实,从而批判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1.氛围描写。
这篇小说中有两种氛围,一种是沉重、灰暗的,一种是轻灵、欢悦的(前者如开头和靠近结尾的景物描写,后者如写到闰土在月下的西瓜地里的情景),这两种氛围仿佛明暗两种光同时投射到一个物体的两面,给人一种复杂、丰富而美好的体验和感染。
2.对比艺术。
这篇小说通篇采用对比的艺术手法,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结构的安排上。首先,人物形象自身形成鲜明对比。其次,形象与形象之间也形成了鲜明对比,闰土和杨二嫂,在思想性格和生活作风上就有鲜明对比。再次,小说在结构上,前后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