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要耐心的给予疏导和讲解。不要将挫折扩大化,也不要打骂、责备孩子,不要让孩子感觉挫折就是一种羞耻。帮助孩子改善不良情绪,学会接受挫折,面对挫折,从心理上不惧怕。同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析挫折的整个过程,讲解有关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告诉孩子成功的喜悦往往在挫折得以解决后。
还需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和心理韧性,树立坚强的精神意志。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参加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运动,如长跑、爬山等,逐渐锻炼孩子的韧性和意志力,让孩子内心形成坚持就是胜利的意识,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的分析挫折,学会逆向思维,帮助孩子看到经历挫折的好处,然后努力将挫折转折为动力。遇到挫折时,应予以理解和鼓励。不要因为失败而责骂孩子,应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
日常生活中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多数取决于家长的正确引导和帮助,需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1、引导孩子建立正向思维
帮助孩子学会看到事情好的一面,父母应常常用正向思维来影响和启发孩子对事物的看法。这样一来,孩子就会逐步养成正向思维的`习惯,碰到问题懂得先去思考正面的意义和价值,从而避免了负面情绪的干扰,有勇气从挫折中走出来。
2、鼓励和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1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之后,他说怕的频率会明显增加,甚至一缕刺眼的阳光、一个突然的声响,都会让他产生恐惧,更别提那些从未见过、从没做过的事情了。有些父母就据此认为这是孩子胆子小,或者是不敢尝试失败。其实这恰恰是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发展。因为恐惧,所以孩子会小心、会远离危险、会寻求保护与帮助,这是很正常也很积极的一面。而随着孩子的成长,认知和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孩子说怕的频率自然就会下降。
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遇到问题止步甚至退缩时,要想孩子积极面对,光靠简单的鼓励诸如不怕,你一定可以的!这类话语是远远不够的,父母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克服心中的恐惧和担心。
3、引导孩子培养一点兴趣爱好
学特长的首要意义不在于学一门技能和特长,而在于作为一项兴趣爱好,它能丰富与充实孩子的精神世界。有兴趣爱好的人是幸福的,就算遭遇再大的挫折,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你,还可以自我疗愈、自娱自乐、自己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