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孩子做朋友,不采取过激行为
正确地教育孩子就要放下姿态,主动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一直表现得高高在上。家长要经常与孩子进行深入、亲密的交谈,传递出自己对孩子的爱。
此外,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们要首先平复自己的情绪,切忌对孩子采取过激行为,不论青红皂白先来一阵棍棒教育,而是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分析、解决问题。
粗暴地对待孩子不仅无法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还会让他们内心留下阴影,性格也变得偏激。
二、多给孩子一些陪伴
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的爱和陪伴,只有在爸爸妈妈的精心教导和陪伴下,孩子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得不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过来帮忙看孩子或者直接将孩子留在老家。
这样的话,父母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会对他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父母要更加用心地对待孩子,平时多和他们沟通、交流或者多视频、打电话,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让他们感受到即便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也依然在关心和爱着自己。
三、家长要做好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有很多书香世家就是如此,父母素质高、德行好,孩子自然而然也很有教养。
相反,如果在一个乌烟瘴气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孩子也很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一、家长的教育观要改正。
父母的教育观应该达成一致。切忌,父母双方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样在孩子的心里会产生矛盾的价值观,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该保持意见统一。一旦父母有差异的话,事前,父母就应该达成共识,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目的。
第二、物质奖励不易太多。
我们都知道奖惩有度,适当的奖励会让孩子的积极性更高,但是,不宜是物质奖励。因为,物质奖励太多,会造成孩子错误的金钱观。闻慧德教育温馨提示您,微笑、礼物、夸赞,答应和孩子一起散步等都是一些有益的奖励。
第三、陪孩子不能太草率。
长时间陪孩子会很烦,但是家长既然在陪孩子,就要负起这个责任,不要简单的一起看电视这么简单,阅读。郊游。散步等都是很好的方式。和大自然多接触,一起做运动,一起玩耍都是很好的陪伴方式。
第四、孩子做错事后,最好让孩子自己道歉。
有些孩子一做错事,家长连声道歉,其实这是不可取的,事实上,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一种观念,自己的错误会有父母为此负责的态度,这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