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是我国田园派的诗人,他的诗大多以田园诗为主,如:《杂诗》、《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留下大量诗篇,也因此他被后人誉为田园诗的鼻祖,这些诗文大多表现出他的清高自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是在程氏妹死后创作的,随后便辞官,开始了归隐生活,这不是他脑袋一热所决定的,这时的他非常成熟,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朝廷几次想要他出山,但他都称病而拒绝了,而他的诗句表现了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
陶渊明是古代的大思想家,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中主要思想,他对真的理解非常深,注重历史和生活,从他的诗句中我们是可以发现他确实有务农的技能,知道该如何农作,而他对自然的理解更是非常独特,他不喜欢雕琢诗句,以最简单的诗句抒发情感,注重诗文的浑然天成,都体现陶渊明想酣畅淋漓的表现人生的情感。
陶渊明的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二十首》、《五柳先生传》。
1、《归去来兮辞》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2、《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