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语文密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2分)
月圆花好风正轻,成熟的庄稼待收获。斑lán的秋色令古人生发出灵动而浪漫的情愫:思乡念故、属望丰收、祈盼幸福······丰富深suì的文化内涵和延续千年的情感认同,使中秋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月朗风清中与家人围桌而坐,把酒对月,共叙亲情,这是最美好的愿景。在这个神州月圆的深情时刻,让我们珍惜眼前的美好,积聚向前的力量,阔步迈向新征程。
斑lán( ) 深suì( )
2.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蘸水(zhàn) 锱铢之力(zhū) 名讳(huì) 呱呱坠地(ɡū)
B.掂量(diān) 契诃夫(hē) 丁酉(yǒu) 咬文嚼字(jiáo)
C.伤疤(bā) 吹毛求疵(cī) 绽裂(zhàn) 海市蜃楼(shèn)
D.腻歪(nì) 滑稽可笑(jī) 颓唐(tuí) 蓬蒿荆棘(jīn)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痱子 坍塌 雨打芭蕉 天恕人怨
B.掌舵 驾驭 捅马蜂窝 勃然大怒
C.荣膺 歇晌 风吹乍篷 不依不饶
D.温训 私塾 提心吊胆 呼哨而上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他一拿到作文试题,立刻奋笔疾书,文不加点,片刻间就纷纷扬扬地写了一大篇。
B.伟大的时代召唤我们每一名华夏儿女奋勇开拓。作为青年留学生,把自己这股涓涓细流汇入实现中国梦的浩瀚大海,才会有永恒的生机。
C.老连长看到这些新兵还没上战场就已经吓得战战兢兢,想起了当年的自己。
D.烟雾缭绕,龙脊与村寨若隐若现,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长沙市教育局公布2020学年度校历,史上最短暑假将在7月中下旬开始,8月31日结束,预计
B.疫情期间,各医院都采用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
C.契诃夫描写奥楚蔑洛夫不断变脸的丑态,捧腹。
D.初三年级各班纷纷挂上了倒计时牌,贴好了励志标语,为迎接中考营造良好氛围。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海燕》的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他的主要作品有《童年》《母亲》。
B.《萧红墓畔口占》的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戴望舒。他是我国现代诗派的代表人物,曾因创作了代表作《雨巷》而被称为“雨巷诗人”。
C.《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我国女诗人舒婷,原名龚佩瑜。代表作品有《双桅船》《致橡树》等。
D.《梅岭三章》的作者是陈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7.用课文原文填空。(8分)
(1)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 。(秋瑾《满江红》)
(2) ,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穷冬烈风, ,足肤皲裂而不知。(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
(5)(5)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正如《论语》中所说“ ,
.
(6)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接表达报国情怀、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人生抱负的句子是:“
8.名著阅读(2分)
我越往前走,海峡也就越浅。不多一会儿我已经走近岸边,到了可以听见喊声的地方。我用手举着拖来舰队的绳索的一端,高声呼喊:“最强大的利里浦特皇帝万岁!”这位伟大的君王迎接我上岸,对我说不尽地恭维,当场就封我做“那达克”,这是他们最尊贵的爵位。
(1) 这段话出自()讽刺作家( )的小说《_ _》。文中的“我”指的是( )。
9.口语交际。(2分)
同学间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要讲究语言美。值周组长在早晨值日生拖地时,告诉大家注意保管学习用品,配合值日生打扫卫生,他应该怎么说?(不超过60字,标点不占字数。)(2分)
(答案略)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古代诗歌赏析题。(5分)
【古诗阅读】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渔家傲”是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塞下”指当时的西北边塞,“边声”指边塞特有的声音。
B.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C.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归无计”的慨叹。“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落泪“征夫”。
D.词中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词人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同时还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同是表达思乡情感,纳兰性德《长相思》中“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思乡情感则显得纯粹又深刻。
11.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二)古代文学阅读题。(13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阶:堂,朝堂阶,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4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3)公被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裘发粟 裘:
13.下列加点的“于”与“所欲有甚于生者”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子墨子闻之,起于齐
C.贫者语于富者 D.苛政猛于虎也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2)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15.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1分)
16.(甲)文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再补充—个论据。(1分)
译文: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景公说:“说得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三、现代文阅读。( 29分 )
(一)青海酸奶(8分)
①酸奶作为一种饮品对于青海就如同烤鸭于北京、泡馍于西安一样,成了外地人到青海必品尝的一道“小吃”,不能不说这是青海酸奶的独特魅力所在。
②青海酸奶体现着游牧文化,凝聚着高原群族历史,其体现不仅仅是味道独特,更为重要的是在青海民族饮食历史上,酸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641年,文成公主经过青海湖畔的日月山、倒淌河等地进藏的民间故事中,就有关于酸奶的记述。在可称之为古代藏族社会百科全书的史诗《格萨尔》中,也有许多关于酸奶的记载。可见,酸奶在青海问世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③青海酸奶的魅力体现在当地独有的味道、饮尝、包装上。行走在青海的各个大城小镇的街头巷尾,你会时而发现坐在低矮的板凳或马扎上的大妈、大爷面前摆放着两个篮子,上面盖着纱布,层间玻璃隔开,一边放着一摞空的白瓷碗,配上一罐白砂糖。这也就是当地最常见的卖酸奶的小摊,两到三元一碗,完全是地道人家自制。浓度大到凝结在碗里,上面形成一层厚厚的奶皮,点滴金黄的菜籽油,必须用勺子之类舀起送入口中。这就是被称为最地道的青海酸奶,所以,青海人不说喝酸奶,而说“吃”酸奶。但品尝起来酸味有点大。从口感上讲,倒是成品卖的青海老酸奶的味道更适合外地人——一样的浓滑如丝,入口即化,醇香四溢,但少了酸味,却保留了独特的香气!到了青海你会发现当地人对酸奶的偏爱,作为在其他地方的普通饮品,在这里却成为了节日礼品的首选之一。在当地的街头,你会看到许多人手提礼品盒包装的酸奶走亲戚。
④据业内专家介绍,酸奶的营养价值远远超过新鲜牛(羊)奶。它含有多种乳酸、乳糖、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酶等。有胃病的人喝了它,可促进胃酸分泌,食后非但不胀气、腹泻,反而通气、消食。青海老酸奶不只是简单的酸奶,它代表的是青海三江源地区自然无污染的纯生态绿色食品,酿造过程都不使用任何人工添加剂,属真正的绿色营养食品。
⑤一碗老酸奶,化解千般思。到青海记得品尝酸奶,感受大自然赐予的美味,体会高原人的浓浓情怀。
17.文中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1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可见,酸奶在青海问世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19.阅读全文,说说青海酸奶独特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二)一起做“读书种子”(9分)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①皆当世业②,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读书、重视传承,千百年来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彭德怀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关心督促下,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养成了读书习惯,终身受益。
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无形的,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⑥今天,我们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注重阅读率的同时更加注重“阅读力”,正需要像“读书种子”一样痴迷知识学问之中。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
注:①四民:士、农、工、商。②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20.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1分)
2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2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3.从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谈谈你的体会。(2分)
(三)捞月亮的母亲(12分)
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的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⑤“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11)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12)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13)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14)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15)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16)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17)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18)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19)或许是怕打扰我,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20)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病。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21)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惑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有删改)
24.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3分)
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
2
③“我”跟着母子俩去他们家住宿,了解了他们家的情况。
4
25.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26.第⑧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7.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1)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2分)
28.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2分)
四、作文。(50分)
成长的路上,有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书香的熏陶;也会有鲜花的芬芳,泪水的痛苦,选择的迷惘......总有一些人和事精彩着你的生活。
请以“成长,因____而精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2分)
月圆花好风正轻,成熟的庄稼待收获。斑lán的秋色令古人生发出灵动而浪漫的情愫:思乡念故、属望丰收、祈盼幸福······丰富深suì的文化内涵和延续千年的情感认同,使中秋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月朗风清中与家人围桌而坐,把酒对月,共叙亲情,这是最美好的愿景。在这个神州月圆的深情时刻,让我们珍惜眼前的美好,积聚向前的力量,阔步迈向新征程。
斑lán( 斓 ) 深suì( 邃 )
2.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D ) (2分)
A.蘸水(zhàn) 锱铢之力(zhū) 名讳(huì) 呱呱坠地(ɡū)
B.掂量(diān) 契诃夫(hē) 丁酉(yǒu) 咬文嚼字(jiáo)
C.伤疤(bā) 吹毛求疵(cī) 绽裂(zhàn) 海市蜃楼(shèn)
D.腻歪(nì) 滑稽可笑(jī) 颓唐(tuí) 蓬蒿荆棘(jīn)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痱子 坍塌 雨打芭蕉 天恕人怨
B.掌舵 驾驭 捅马蜂窝 勃然大怒
C.荣膺 歇晌 风吹乍篷 不依不饶
D.温训 私塾 提心吊胆 呼哨而上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
A.他一拿到作文试题,立刻奋笔疾书,文不加点,片刻间就纷纷扬扬地写了一大篇。
B.伟大的时代召唤我们每一名华夏儿女奋勇开拓。作为青年留学生,把自己这股涓涓细流汇入实现中国梦的浩瀚大海,才会有永恒的生机。
C.老连长看到这些新兵还没上战场就已经吓得战战兢兢,想起了当年的自己。
D.烟雾缭绕,龙脊与村寨若隐若现,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
A.长沙市教育局公布2020学年度校历,史上最短暑假将在7月中下旬开始,8月31日结束,预计仅有大约40天左右。
B.疫情期间,各医院都采用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C.在看了契诃夫描写奥楚蔑洛夫不断变脸的丑态后,令人捧腹。
D.初三年级各班纷纷挂上了倒计时牌,贴好了励志标语,为迎接中考营造良好氛围。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海燕》的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他的主要作品有《童年》《母亲》《战争与和平》。
B.《萧红墓畔口占》的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戴望舒。他是我国现代诗派的代表人物,曾因创作了代表作《雨巷》而被称为“雨巷诗人”。
C.《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我国女诗人舒婷,原名龚佩瑜。代表作品有《双桅船》《致橡树》等。
D.《梅岭三章》的作者是陈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7.用课文原文填空。(8分)
(1)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秋瑾《满江红》)
(2)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
(5)(5)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正如《论语》中所说“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6)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接表达报国情怀、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人生抱负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8.名著阅读(2分)
我越往前走,海峡也就越浅。不多一会儿我已经走近岸边,到了可以听见喊声的地方。我用手举着拖来舰队的绳索的一端,高声呼喊:“最强大的利里浦特皇帝万岁!”这位伟大的君王迎接我上岸,对我说不尽地恭维,当场就封我做“那达克”,这是他们最尊贵的爵位。
(1) 这段话出自(英国)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_格列佛游记_》。文中的“我”指的是( 格列佛 )。
9.口语交际。(2分)
同学间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要讲究语言美。值周组长在早晨值日生拖地时,告诉大家注意保管学习用品,配合值日生打扫卫生,他应该怎么说?(不超过60字,标点不占字数。)(2分)
(答案略)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古代诗歌赏析题。(5分)
【古诗阅读】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2分)
A.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渔家傲”是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塞下”指当时的西北边塞,“边声”指边塞特有的声音。
B.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C.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归无计”的慨叹。“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落泪“征夫”。
D.词中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词人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同时还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同是表达思乡情感,纳兰性德《长相思》中“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思乡情感则显得纯粹又深刻。
【解析】“衡阳的大雁飞去”说法有误,应是大雁向衡阳飞去。
11.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答案:诗句采用白描手法,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军中的号角从四面八方响起,令人悲伤,抬眼望去,群山连集,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矗立,城门紧紧地闭着,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二)古代文学阅读题。(13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阶:堂,朝堂阶,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4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有什么好处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恩、感激
(3)公被狐白之裘 被:同“披”,披着,穿着
(4)乃令出裘发粟 裘:皮衣,御寒的衣物
13.下列加点的“于”与“所欲有甚于生者”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子墨子闻之,起于齐
C.贫者语于富者 D.苛政猛于虎也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作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
(2)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
15.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1分)
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
16.(甲)文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再补充—个论据。(1分)
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译文: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景公说:“说得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三、现代文阅读。( 29分 )
(一)青海酸奶(8分)
①酸奶作为一种饮品对于青海就如同烤鸭于北京、泡馍于西安一样,成了外地人到青海必品尝的一道“小吃”,不能不说这是青海酸奶的独特魅力所在。
②青海酸奶体现着游牧文化,凝聚着高原群族历史,其体现不仅仅是味道独特,更为重要的是在青海民族饮食历史上,酸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641年,文成公主经过青海湖畔的日月山、倒淌河等地进藏的民间故事中,就有关于酸奶的记述。在可称之为古代藏族社会百科全书的史诗《格萨尔》中,也有许多关于酸奶的记载。可见,酸奶在青海问世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③青海酸奶的魅力体现在当地独有的味道、饮尝、包装上。行走在青海的各个大城小镇的街头巷尾,你会时而发现坐在低矮的板凳或马扎上的大妈、大爷面前摆放着两个篮子,上面盖着纱布,层间玻璃隔开,一边放着一摞空的白瓷碗,配上一罐白砂糖。这也就是当地最常见的卖酸奶的小摊,两到三元一碗,完全是地道人家自制。浓度大到凝结在碗里,上面形成一层厚厚的奶皮,点滴金黄的菜籽油,必须用勺子之类舀起送入口中。这就是被称为最地道的青海酸奶,所以,青海人不说喝酸奶,而说“吃”酸奶。但品尝起来酸味有点大。从口感上讲,倒是成品卖的青海老酸奶的味道更适合外地人——一样的浓滑如丝,入口即化,醇香四溢,但少了酸味,却保留了独特的香气!到了青海你会发现当地人对酸奶的偏爱,作为在其他地方的普通饮品,在这里却成为了节日礼品的首选之一。在当地的街头,你会看到许多人手提礼品盒包装的酸奶走亲戚。
④据业内专家介绍,酸奶的营养价值远远超过新鲜牛(羊)奶。它含有多种乳酸、乳糖、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酶等。有胃病的人喝了它,可促进胃酸分泌,食后非但不胀气、腹泻,反而通气、消食。青海老酸奶不只是简单的酸奶,它代表的是青海三江源地区自然无污染的纯生态绿色食品,酿造过程都不使用任何人工添加剂,属真正的绿色营养食品。
⑤一碗老酸奶,化解千般思。到青海记得品尝酸奶,感受大自然赐予的美味,体会高原人的浓浓情怀。
17.文中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酸奶的营养价值远远超过新鲜牛(羊)奶,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1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可见,酸奶在青海问世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至少”表示最小的限度,说明酸奶在青海问世的时间肯定要超过一千年,强调了青海酸奶历史悠久的特点;如果删去,强调意味不足;“至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19.阅读全文,说说青海酸奶独特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①是外地人到青海必品尝的一道“小吃”;②体现着游牧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③体现在当地独有的味道、饮尝、包装上;④代表的是青海三江源地区自然无污染的纯生态绿色食品。
(二)一起做“读书种子”(9分)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①皆当世业②,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读书、重视传承,千百年来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彭德怀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关心督促下,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养成了读书习惯,终身受益。
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无形的,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⑥今天,我们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注重阅读率的同时更加注重“阅读力”,正需要像“读书种子”一样痴迷知识学问之中。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
注:①四民:士、农、工、商。②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20.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1分)
做一粒“读书种子”,重视读书,带动身边的人读书,并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
2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①开篇介绍“读书种子”的由来,解释内涵,引出论题。②这一段中引用的黄庭坚的话,可以充当道理论据,引出下文读书重要意义的具体论证。③富有内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举例论证。作者举了彭德怀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彭德怀注重学习并且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学习,做一个“读书种子”的分论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23.从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谈谈你的体会。(2分)
示例: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
我读《朝花夕拾》,领略了鲁迅的童年故事。
(三)捞月亮的母亲(12分)
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的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⑤“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11)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12)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13)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14)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15)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16)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17)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18)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19)或许是怕打扰我,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20)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病。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21)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惑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有删改)
24.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3分)
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
②“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
③“我”跟着母子俩去他们家住宿,了解了他们家的情况。
④“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病。
25.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的情节作铺垫;与结尾“捞起迷途之心”的内容相呼应。
26.第⑧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动作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表达了对儿子的疼爱。
27.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1)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2分)
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28.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2分)
“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期待;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灵魂。
四、作文。(50分)
成长的路上,有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书香的熏陶;也会有鲜花的芬芳,泪水的痛苦,选择的迷惘......总有一些人和事精彩着你的生活。
请以“成长,因____而精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