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
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北宋时期,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在千百年传承中几经流转变换,最终以“阖家团圆”的精神指向成为今天中秋节的主要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