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
2.出处:出自《论语·学而篇》,这是先秦孔子《论语》第一篇的篇名,原句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包括:学问方面:别人不知道我的才能,而我并不恼怒;智慧方面:与学识浅的人相处而不厌烦;品德方面: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却不生气等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讲的是做学问的一种境界。真正有学问的人是不怕别人不知道他有没有学问的,孔子认为做学问体现着做人的境界。这是大学问家的认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所谓“愠”,就文字解释,是放在心中的怨恨,没有发出来,在内心中有烦厌、厌恶、讨厌、怨恨之感。那么,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并不在心中怨恨,这样才算是君子。那我宁可不当君子,你对我不起,我不打你,不骗你,心里难过一下总可以吧!这也不可以,才是君子,实在是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