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直报怨指用公道正直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怨恨的人,直:正直,公平。偏正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出处是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孔子说的。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有人问孔子:"宽容伤害过自己的人,怎么样?" 孔子回答:"这样做该如何面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用正直回报伤害,用恩惠报答恩惠。" 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当别人对你恩德相待时,你应该用同样的德行来回报他们;但当别人对你恶意相待时,你应该直接反击,以“直”报复他们的伤害,而不是用“德”来回报。
孔子认为一般人面对怨恨时,“以直报怨”优于“以德报怨”。这体现出孔子注重道德主体的情感因素,强调人与人之间在情感层面的对等,而这一道德规范也因具备了情感基础而能更好地被践行。《道德经》提出“报怨以德”,其内涵与孔子的主张有相通之处。“以直报怨”与“以德报怨”的差异与张力提示我们注重道德主体的情感因素,并留意其具有的“情理兼备”的特质。这既能避免对道德主体、道德规范以及道德行为作抽象理解,又使得对道德主体及其行为的评价不会导向相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