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的翻译是: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战国时期,列国争雄,频繁的战争导致人口大批迁徙伤亡。而当时既无国籍制度,也无移民限制,百姓可以随意地去寻找自己心目中的乐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是状语后置。于邻国,放在多的后面,形成状语后置。意思是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这句话出自《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出自于《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是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篇散文,作者是孟子。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进而才能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