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灯通电发光属于物理变化。灯泡通电时,电流通过灯丝,电能转变为热能,使温度高达3000℃以上,钨丝在这样高的温度下发生了白色的光。但是钨丝和填充的气体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不属于化学变化,是物理变化。
电灯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以提供照明的设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其工作原理是:电流通过灯丝(钨丝,熔点达3000℃以上)时产生热量,螺旋状的灯丝不断将热量聚集,使得灯丝的温度达2000℃以上,灯丝在处于白炽状态时,就像烧红了的铁能发光一样而发出光来。
灯丝的温度越高,发出的光就越亮。故称之为白炽灯,从能量的转换角度看,电灯发光时,大量的电能将转化为热能,只有极少一部分可以转化为有用的光能。
电灯的发明者是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爱迪生不是第一个使用电来照明的人,但是是爱迪生改良了灯丝使得电灯的寿命得到的极大的延长,并获得了电灯的专利,所以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被认为是电灯的发明者。
最早实用的电灯是白炽灯,但早在白炽灯诞生之前,英国人汉弗莱·戴维用2000节电池和两根炭棒制成了弧光灯,但这种弧光灯亮度太强产热太多又不耐用,一般场所根本无法使用。现如今,电灯的种类多种多样:白炽灯,卤钨灯、荧光灯、气体放电灯、高压汞灯、LED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