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始实行的朝代不同
行中书省:中国从元朝开始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行省制度。
中书省:汉朝始设,晋朝以后称中书省。
2、管辖范围不同
行中书省:分掌地方政务,归属于中书省管辖。中书省往各个区域分派中央官员,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此,中央直接控制地方,岭北、云南则采用分封羁縻制度。在元朝直接统治的疆域内共有10个行中书省。(现代行政区划的“省”,即来源于元朝中书省设于各地的派出机构“行中书省”。)
中书省:封建政权中央政府,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中书省作为正规的宰相机构,掌管制令决策,是中央最高权力机关,其长官中书令是制度规定的首席宰相。
3、职责不同
行中书省::行省掌管辖境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国重事,统领路、府、州、县;距离省治远的地方,另设宣慰司统之,作为行省的派出机构。
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领辖六部﹐职权甚重。
行中书省,元朝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民间简称“行省”或“省”。元朝从至治(1321年-1323年)到至正(1341年-1369年)。
元朝全国四级地方行政制中,首都所在的腹里地区则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吐蕃由宣政院管辖。行中书省在当时主要作为军事管理,掌管所辖省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政事务。
中书省,中国古代中枢官署之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汉朝始设,曹魏改称中书监,晋朝以后称中书省,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为中央最高政府机关。
中书省作为正规的宰相机构,掌管制令决策,是中央最高权力机关,其长官中书令是制度规定的首席宰相。中书令不常设时,副长官中书侍郎即为首席宰相。南北朝、唐朝中后期及宋朝,中书舍人是中书省的实际长官,行使宰相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