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导孩子提前准备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用在孩子的读书方面也是如此,初中家长在了解到初中与小学的不同之后,就应该为孩子适应这些变化早做准备。然而,事实上,大多数孩子初一开学前的那一个假期都是玩过来的。放假了,小学因为孩子们已经毕业而不再给他们留作业,中学则因为还未报到也无法要求什么,所以这些即将升入初一的家长和孩子就会认为:可以利用这60天的时间让孩子好好休息了。
2、追根溯源找寻关系
小学时期,初中知识点比较简单,大部分孩子都是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知识点。但是到了初中,知识点密集,科目增多。这时候最忌讳的就是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理清道理,不论学习什么都要学会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想是有源之水,在初中学习中我们家长要引导孩子追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把学到的孤立的知识点变成一个体系。
学习方法的调整:确保孩子使用的是适合初中的学习方法。如果他们在小学采用的方法不再适用,可能需要帮助他们找到更适合初中的学习策略。
学习态度的纠正:观察初中孩子的学习态度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或感到害怕某科,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通过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恢复对学习的激情。
生活习惯的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也可能影响学习表现。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对于保持注意力和健康都是必要的。
心理压力的处理:初中生面临的压力更大,如果他们不能有效应对这种压力,可能会在学习上出现问题。提供支持和指导来帮助他们管理情绪。
孩子自上小学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初中以后,随着科目的增加,难以适应更高强度的学习,从初一下半年开始,成绩逐渐下滑,到了初三后,越落越远,开始丧失信心,甚至厌学。
初中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懂装懂,或者习惯性留着疑问不去解决,较后就会成为“学业”这栋建筑中,较大的隐患。有些学生“自尊心”太强,习惯于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吮吸出来。他们拒绝问老师或与同学交流。他们认为“他们不理解他们都理解的问题”是一种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