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拼音:dù fǔ。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公认为唐代以来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三吏三别是杜甫的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杜甫从洛阳回华州,路过新安,看到征兵的情况,写了这首诗《新安吏》。杜甫正由新安县继续西行,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石壕吏。
1、沉郁顿挫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他以沉郁顿挫的风格展现了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沉重,也体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败。他的诗句简练有力,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丰富的情感,通过停顿与转折,营造出波澜壮阔的意境。
2、萧散自然
在杜诗的多样风格中,萧散自然成为重要特色之一。他以轻松自在、宁静明秀的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而闻名。萧散自然的风格给诗人的心灵带来了一种愉悦和放松的感觉,也使他的作品更具韵味和情感。这种风格在后来的杜甫诗歌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并成为他独特艺术风格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