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思想。孟子认为,人民是国家的基础,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强调君主应当关注民生,确保人民的休养生息。
仁政理论。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提出以民为本的德治仁政,主张减少刑罚,轻徭赋税,与民休戚与共。
王道思想。孟子认为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是“以德行政者王”,强调通过仁义治理天下,反对不义的战争。性善论。孟子的哲学思想核心是性善论,他认为人性本善,善良是人的天性。
孟子是儒家学派。孟子,名轲,一说字子舆或子车(参见“人物争议-表字”目录),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孟子的老师是孔伋(即子思),孔伋是孔子的孙子孔伋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因此,孟子的思想与孔伋的思想实属一脉。孔伋,字子思,生于公元前483年(东周敬王三十七年),与孔子、孟子、颜子、曾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因此旧时以子思、孟子、颜子、曾子配祀孔子于孔庙,所以又与孟子、颜子、曾子并称“四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