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被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增加,二氧化碳具有保温的作用,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co2)、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商品名为:氟利昂)等,但也有人认为大气中的水蒸气、云量、颗粒物有可能抵消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此外,大气中还含有其他温室气体,如甲烷、氯氟烃、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它们也参与到温室效应中来。1457
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甲烷(CH4)、低空臭氧(O3)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因为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所以被称为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温室效应会导致地球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气候带北移,引发生态问题;此外,还会使局部地区在短时间内发生急剧的天气变化,导致气候异常,造成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还有,温室效应导致极热天气出现频率增加,使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同时还会加速流行性疾病的传播和扩散,从而直接威胁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