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与纪念伍子胥有着密切的联系。伍子胥,原为楚国人,后成为吴国的忠良之臣。他因被人陷害,被吴王赐死。在临死前,伍子胥曾预言自己死后将双眼挂于吴都,以观越国灭吴。吴王听后愤怒,将伍子胥的尸体在五月初五投入大江。因此,江浙地区的人们在这一天驾舟逐潮,希望能见伍子胥显灵,从而形成了端午节纪念伍子胥的传统。
图腾祭
端午节起源于图腾祭,特别是对龙图腾的崇拜。在古越民族,也就是百越族中,龙被视为他们的图腾,他们自认为是龙的子孙,并有着断发纹身的习俗。这种对龙的崇拜在端午节中得到了体现,其中最显著的就是赛龙舟的习俗。闻一多先生认为,最初是祭龙的仪式中产生了划龙舟的习惯,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纪念屈原的方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起源于楚国人为了纪念屈原而划船追赶。传说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担心江中的鱼吃掉他的身体,所以划船驱散鱼群。这一习俗在吴、越、楚三国盛行,并逐渐演变为多人集体划桨的竞赛。现代赛龙舟的船通常建造成龙形,画上龙纹,不仅表示对龙的尊敬,也象征着自己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粽子,又被称为“筒粽”或“角黍”,主要由糯米和各种馅料制成,用箬叶或柊叶包裹。其起源与祭祀祖先和神灵有关,尤其在屈原投江的那天,人们为了防止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向江中投入粽子。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