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师,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俗家姓名“陈祎”,“玄奘”是其法名,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
在《西游记》中,唐僧有着高大的身材,圆润的脸庞,细长的眼睛,以及慈祥的笑容。他的穿着也非常得体,常常穿着一件红色的袈裟,腰间系着一条白色的腰带。他被描绘为一个心地善良、慈悲为怀的人物。他不仅对人类充满爱心,还对妖魔鬼怪充满同情。尽管他知道这些怪物是邪恶的,但他总是试图用慈悲和智慧来感化他们。
另外,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唐僧总是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信仰和目标。当他打坐时,一只小虫从身上爬过,都不忍心伤害。他不以色乱,人蝎子精百般诱惑,但唐僧还是不以理会,表现出他一心向佛,意志坚定,只以取经为己任。即使面临死亡和危险,他也从不放弃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例如,在取经路上,唐僧多次被妖怪所抓走,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信仰和目标。这些事件也展现了唐僧的坚定不移和勇气。
然而,唐僧也有着一些缺点。他的思想比较顽固迂腐,不明就里,常常被妖魔鬼怪所欺骗。在取经路上,唐僧多次被妖怪所迷惑,有时甚至不惜冒险去寻找草药和咒语来救治他们,误解孙悟空等徒弟的忠告。当悟空大肆六个拦路抢劫的强盗时,唐僧就百般埋怨,谴责孙悟空,时常不分青红皂白地念紧箍咒。白骨精变成老人、女孩时,唐僧轻信老头的话,不相信悟空。孙悟空将他们打倒,唐僧听信猪八戒的话,不明辨是非,仍念紧箍咒导致自己和其他徒弟遭受危险。
《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约1504-1582)的代表作,全书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为主线,穿插了无数与妖魔鬼怪的斗法,既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又蕴含深刻的哲理。
吴承恩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诙谐的笔触,创造出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一系列生动鲜活的角色,尤其是孙悟空这一形象,更是成为了机智勇敢、不畏强权的象征。
《西游记》不仅是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集大成者,也被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后世文学、戏剧、影视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被花果山众妖尊为美猴王,玉帝封其为齐天大圣;
2、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为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
3、猪八戒,又名猪刚鬣、猪悟能;
4、沙和尚,又名沙悟净、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玉皇大帝,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
5、白龙马,又名玉龙,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后被贬到蛇盘山等待唐僧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