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文学家。他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这部作品是中国第一部赞扬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施耐庵的祖籍是苏州,而他的出生地是江苏兴化县白驹场,现在属于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盐城市大丰区白驹镇一带。
施耐庵的生活时期大约在1296年至1370年,这段时间涵盖了元朝的末期和明朝的初期。他的作品《水浒传》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使他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之父”。施耐庵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作品和生平故事为后人所传颂。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斥,遂辞官回家。至正十三年(1353年),与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人一起起义反元,因张士诚居功自傲,于是愤然离开平江,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潜心研究创作。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施耐庵渡江北上在海滨白驹隐居专心创作。明洪武三年(1370年),施耐庵在淮安逝世。
施耐庵代表作是《水浒传》,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荟萃了民间流传的梁山起义军的故事,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认识和爱憎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起义军农民的赞颂,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施耐庵不仅有丰厚的生活底蕴,而且有很高的艺术表现才能,其创作对中国长篇小说的创作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增添了一份珍贵的财富。
《水浒传》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压迫、水泊梁山壮大和接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