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将体内具有吞噬功能的一群细胞称为吞噬细胞,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中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包括游离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及进入各种组织后发育而成的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还是一类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与调节中起关键作用。中性粒细胞是一类小吞噬细胞,具有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作用并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损伤等。
吞噬细胞对体内衰老死亡细胞和外来异物有吞噬和消化的功能,是机体天然防御的重要机制之一。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是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中的重要实验,它主要用于观察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吞噬外来微生物和其它颗粒的能力,从而反映机体的自然免疫防御功能。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功能包括清除外来及体内不需要的物质,如外源性的细菌、病毒、异物等,同源性衰老及突变的细胞,因此有体内“清扫细胞”之称号。吞噬和处理抗原并将抗原特异性传递给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激活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并能保留抗原特性,持续地进行免疫诱导。
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如抗体、干扰素、溶菌酶、活化因子、凝血因子等数十种活性物质,与淋巴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等在功能上互相促进和制约。吞噬较大的异物,如染料颗粒、抗原抗体复合物、病原虫、肿瘤细胞等,因此在防止细胞癌变上有一定作用。
中性粒细胞功能
中性粒细胞参与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具有抗感染、参与血液凝固和变态反应等功能,在感染性疾病、超敏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性粒细胞在非特异性细胞免疫中起重要作用,通过趋化、运动、吞噬、杀菌等活动抵御微生物病原体尤其是化脓性细菌入侵。中性粒细胞能释放花生四烯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被转化为血栓素和前列腺素,可调节血管口径和通透性,影响血液凝固。中性粒细胞可参与寄生虫感染引发的超敏反应及Ⅲ型超敏反应,局部造成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是Ⅲ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特征。
吞噬作用的后果随吞噬细胞所吞噬病原生物的种类、毒力及机体的免疫状态不同而异。
(1)完全吞噬:指吞噬细胞对病原生物既能吞入又能将其杀死和消化。例如,化脓性球菌等被吞噬后,一般5~10min死亡,30~60min被消化分解。
(2)不完全吞噬:指吞噬细胞对病原生物只能吞入而不能杀死和消化。不完全吞噬可使被吞入的病原生物在吞噬细胞内得到保护,免受机体体液中非特异抗微生物分子、特异抗体或抗生素的作用。有的病原生物甚至能在吞噬细胞内繁殖,导致吞噬细胞死亡,或随游走的吞噬细胞经淋巴液或血液扩散到机体其他部位,造成广泛感染。
不完全吞噬多见于吞噬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等细胞内寄生微生物的吞噬。此外,吞噬细胞在吞噬过程中,溶酶体释放的多种酶在杀菌、消化异物的同时,也能破坏邻近的正常组织细胞,造成组织的免疫病理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