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大都是现在的北京市。元大都从1267年开始修建,直到1285年才告完工,历时18年之久,城墙周长28公里多。公元1272年,忽必烈改中都燕京为大都,大都从此成为元朝的政治中心。元大都规模宏伟,规划整齐,有巍峨的宫殿、雄伟的寺庙、美丽的园圃、宽敞的街道。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座兴建的都城,也是13-14世纪世界上最宏伟壮丽的城市之一。
大都的总设计师是刘秉忠,参与选择建筑方位和绘制城郭经纬、祖社朝市等图形的有赵秉温等一批人,负责指挥监工的是汉军万户张柔、张弘略父子、行工部尚书段桢等人,郭守敬担任都水监,修治元大都到通州的运河,并以京郊西北各泉作为通惠河上游水源。
刘秉忠参照《周礼》中的《考工记》所载的“九经九轨”、“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等礼制,在金故城中都东北部,以大宁宫所在的琼华岛为中心开始了新宫殿和都城的规划兴建工作。
大都的城墙采用传统的夯土板筑方法修建,基部宽,顶部窄,横截面呈梯形。马可波罗记载:“墙基宽十步,高二十步”,以苇草排编遮盖土墙来防雨水摧塌,也就是苇城之策,也让元朝大都城墙与其他朝代不一样的地方。
大都的城门比较有特点,长方形的城墙四周共开十一门。东面三门是光熙门、崇仁门、齐化门;西面三门是平则门、和义门、肃清门;南面三门是文明门、丽正门、顺承门;北面独开二门是建德门、安贞门。
元大都新城规划最有特色之处是以水面为中心来确定城市的格局,这可能和蒙古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传统习惯与深层意识有关。元大都建设上的另一个创举是在市中心设置高大的钟楼,并以鼓楼作为全城的报时机构。
元大都因城市规划不受旧格局约束,所以其居民区与金中都新旧坊制混合形式不同,全部为开放形式的街巷。按照方位,元廷将大都街道分为了50坊。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存在于公元1271年至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非汉族人建立的统一王朝。以下将详细介绍元朝的历史。
元朝的创立与扩张
元朝的创立:元朝的始祖是成吉思汗,他统一了蒙古各部落,为其后代建立帝国奠定了基础。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标志着蒙古帝国的政治中心正式转移至中国。
疆域的扩张:元朝在忽必烈的领导下,通过多次战争,成功扩张了疆土。除了传统的中原地区,元朝还统治了西藏、云南以及东北地区,甚至远达东南亚的占城等地。其疆域之广,为历朝所未有。
政治、经济与文化
政治体制:元朝采用了蒙古的某些制度,同时也吸收了中原的官僚制度。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设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济发展:元朝时期,农业、手工业与商业均有发展。尤其是商业,随着城市的繁荣,出现了许多繁华的市场。丝绸之路在元朝得到了恢复与发展,对外贸易也取得了显著进步。
文化交融:元朝是多元文化的交汇点。汉族与蒙古族的文化交融,带来了艺术、文学、科技等方面的进步。尤其是戏剧和诗歌,出现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