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板报文字内容:中秋节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众说不一,据专家考证,在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不过,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秋也有着悠久的源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敬月习俗和秋祀活动。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时令。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1、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2、吃月饼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3、祭月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4、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一、嫦娥奔月
传说后羿射下来天上的九个太阳,为民除害。随后就娶了美丽善良的嫦娥姑娘,夫妻非常恩爱。有一次后羿巧遇王母娘娘,便向她求了两颗长生不老的仙丹,回家后交给妻子嫦娥保管。
三天后,后羿率领弟子们进山打猎,他有个叫逢蒙的弟子却装病留在家中。原来这个逢蒙是个小人,他偷窥到嫦娥保管的仙丹,想借此机会把仙丹抢走。嫦娥被逼无奈,就拿出两颗仙丹一口吞了进去,然后身子便轻飘飘地飞出窗口,一直飞到天上,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
后羿回家得知此事,发现逢蒙早已经逃亡,气得他顿足捶胸,悲痛欲绝,仰天呼喊妻子的名字。朦胧中看到月亮上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便飞一般地朝月亮追去,可无论如何也追不上。
这一天正好是八月十五,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嫦娥,就在这天的月亮下面摆设香案,祭拜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二、玉兔捣药
相传月亮上除了嫦娥之外,还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人们都称为“玉兔”。这个玉兔经常拿着一个玉杵跪在地上捣药,然后做出药丸,传说服用此药丸后可以长生不老。
三、吴刚伐桂
传说把守南天门的吴刚与月亮上的嫦娥很要好,因为经常去找嫦娥相会,疏于职守,玉皇大帝一怒之下,就罚吴刚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桂的树,如果他砍不掉这棵树,就永远不要回南天门,更休想与嫦娥相会。
吴刚足足砍了半年,好不容易快要把树砍光了,玉皇大帝却派了一只乌鸦,把吴刚挂在树上的衣服叼走了。当吴刚把衣服追回后,发现被砍下的树又恢复原来的样子了。
从此以后,每当吴刚快把树砍光的时候,乌鸦就会过来,吴刚只要扭头看它一眼,大树就又重新恢复原状,永远也砍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