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和句数
律诗:每首通常有八句,分为四联,每联两句,每句字数固定为五字或七字,分别称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绝句:每首由四句组成,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每句字数分别为五个字和七个字。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但也有律绝和古绝之分,律绝遵循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起源和发展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梁时期,经过初唐的发展,在沈佺期、宋之问等人的努力下定型,并在盛唐时期达到鼎盛。
绝句起源于汉魏六朝,最早见于汉乐府,名称大约起于南朝,经历了从古绝句到近体绝句的发展过程。
格律要求
律诗的格律要求非常严格,每句的平仄、押韵、对仗都有明确规定,是近体诗的一种。
绝句虽然也讲究押韵,但其平仄对仗的要求相对宽松,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遵循近体诗的平仄规则,而古绝在押韵和平仄上较为自由。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而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律诗创作的新局面,是在晚唐正式打开的。初盛唐间仅建立了格律形式,内容尚不充实,诗体的美学功能也远未展开。经杜甫“运古于律”,境界始大,感慨始深,变化出奇,律体方尊。到晚唐温庭筠、李商隐诸家,苞综正变,会通源流,诗格更趋于精纯。晚唐律诗最为发达,从姚合、许浑以至司空图、韩偓,几乎所有的诗歌名家都以工律体著称,有的甚且只工律体。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来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名称大约起于南朝。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有人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绝句每首四句,按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较多,六言绝句极少。按格律要求的严格程度,可分为律绝和古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