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源自先民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是天子夕月、秋社、赏月以及月宫的传说等多种风俗事项汇合而成的节日。起源于先秦,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正式定立于北宋,盛行于宋朝以后,明清时期,中秋节与春节齐名,成为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2008年1月1日,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在此基础上,各地还逐渐发展出“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走月亮”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
中秋节在千百年的传承中几经演化流转。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因素,为中秋节注入丰富内涵,文人墨客借此留下众多诗词文章,最终,“阖家团圆”的精神指向,成为现今中秋节的主要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