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时代特征。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
小说的巨大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红楼梦》暗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黑暗,以及个人在其中的无奈和挣扎。
《红楼梦》通过描绘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繁华与衰败,以及盛极必衰、物极必反的道理。书中的人物命运多变,反映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让读者深感人生的脆弱和不可预测。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虽纯真而美好,但却受到各种因素的阻挠和破坏,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个体情感的束缚和压抑。同时,书中对女性地位和命运的关注,展现了女性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通过对贾府等封建家庭的描绘和批判,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黑暗,以及权力斗争、贪污腐败、虚伪欺诈等种种弊端和罪恶。
此外,《红楼梦》还暗示了权势如梦,淡泊名利的价值观。贾家权势显赫,但最终却落得家破人亡的悲惨下场,让人深刻反思权势与名利对于人生的影响。书中还强调了家族兴衰与个人责任与担当的紧密联系,以及人性复杂与矛盾的一面,通过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揭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总之,《红楼梦》通过其深刻的思想和哲理,以及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以及对封建社会的深刻反思,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学作品。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