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陋室:简陋的屋子。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3.名:出名,有名。
4.灵:神异。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7.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8.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9.调:调弄。
10.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人。中唐文学家。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进步政治改革遭到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等官职,在外地二十多年。后入朝做主客郎中,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他长于诗文,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陋室铭》告诉人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篇托物言志的骈体铭文,全文仅八十一字,却表达了作者对于陋室的赞美,以及通过陋室来抒发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通过描绘陋室的环境和主人的生活情景,强调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即陋室并不在于其物质条件的简陋,而在于居住者的品德高尚。刘禹锡通过这篇铭文,展现了其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而非外在的形式。
此外,《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等句子,进一步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鼓励人们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而非物质上的满足。这些思想不仅体现了刘禹锡的个人哲学,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道德修养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对于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