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别署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祖籍浙江温州。赣榆县学教谕吴霖起之子,中国清代小说家。
吴敬梓40岁前的诗词文赋由其长子编为《文木山房集》,今存4卷本。其后的诗文未结集。吴敬梓曾研究《诗经》,编有《诗说》一书。而最著名的则是著于南京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该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带有开创意义的杰作,奠定了中国讽刺小说的基石,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儒林外史》的中心思想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儒林外史》通过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真实地揭示了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同时,作品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手法,通过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展示了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作品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揭露了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了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