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是指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在公元前1046年讨伐商王帝辛(纣),最终建立周朝的历史事件。武王伐纣的核心信息可以总结为:周武王姬发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纣王,商朝灭亡,周朝建立。
武王伐纣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商朝末期,当时商纣王统治残暴,社会矛盾尖锐,导致民不聊生。与此同时,周国在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治理下逐渐强大,采用了仁政,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周武王继位后,继续推行仁政,并得到了姜尚、周公等人的辅佐,使得周国的军事实力迅速增强。
武王伐纣的具体过程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诸侯组成联军,共计4.5万士兵,对商朝发起了进攻。牧野之战中,商朝的军队由纣王亲自指挥,但因内部矛盾和兵力分散,最终被周军击败。战斗结束后,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周武王随后建立了周朝,定都镐京,开启了西周的统治。
周部落源自华夏民族,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为黄帝之后,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诗经·鲁颂·閟宫》中有“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说明周在古公亶父时期就有取代商朝的计划。
在古公亶父与季历的治理下周部落逐渐强盛,商王文丁为拉拢周国,把女儿嫁给季历,并封他为“牧师”。但周始终是商朝的隐患,日渐强大的周与日渐衰落的商相互猜疑,进而相互征伐。商王文丁为扼制周势力发展,杀了季历,周商矛盾陡然加剧。
姬昌继位后,国力不足与殷商对抗,固继续臣服于殷,为殷西伯。但殷商对周并不放心。商纣一度囚禁姬昌于羑里,并杀其子作为肉汤、迫文王喝下。周人以宝马、美女贿赂商纣,求得释放姬昌。姬昌归国后,谋商之心并无松懈。
他一方面倡导发展生产,制定“有亡荒阅”之法律,大肆搜捕逃亡奴隶,防止劳动人口流失,增强周族实力,使周国附近一些部落归附。另一方面进行武力扩张,根据《尚书》记载,周国首先讨伐西方犬戎及密须等小国,以固后方,接着东伐耆国(在今山西长治西南)、又伐邘(即孟,在今河南沁阳),最后伐崇国,深入到商朝势力范围。此时周国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姬昌便迁都于丰都(今陕西省西安市户县沣河西岸),准备进取殷商。
姬昌在未完成翦商大业前夕逝世,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姬发以姜尚做他的师,周公做他的傅,召公、毕公一班人辅佐周武王,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并加紧予以落实。
帝辛(?—前1046年?),子姓,名受,商朝末代君主,世称纣、商纣王等。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推定为三十年。
帝辛是帝乙少子,继位后,在内大兴土木、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牧野之战,商军被周武王所率诸侯联军击败,帝辛身死,商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