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朝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凛。
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宋辽两国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辽朝每次派遣使者出使宋朝,宋朝也会给辽使赠送大量礼物。
结束了宋辽之间的长期战争:澶渊之盟的签订结束了北宋和辽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双方从此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减少了边境地区的冲突和破坏,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促进了边境贸易和交流:澶渊之盟规定双方在边境设立榷场,允许互市贸易。这不仅促进了双方的经济交流,还减少了以往的掠夺和冲突,使得边境地区逐渐繁荣起来。
减少了宋朝的军事开支:通过每年向辽国支付一定的岁币,宋朝避免了大规模的军事开支,能够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国内的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平的环境为北宋的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都是在澶渊之盟后出现的,这显示了和平环境对文化繁荣的促进作用。
增强了双方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之间的使者往来频繁,增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形成了良好的国际关系。
澶渊之盟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当时中国北方边境频繁遭受来自契丹族的辽朝的侵扰。辽朝屡次派兵南下,掠夺北方的粮食和财富,给北宋政权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面对辽朝的威胁,北宋朝廷在外交和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维持边境的稳定。
在这一背景下,北宋朝廷派遣宰相寇准作为特使前往辽朝进行和平谈判。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最终于1005年达成了澶渊之盟。该盟约的主要内容包括宋朝向辽朝每年支付巨额的岁币和辽朝放弃对北方边境地区的进一步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