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正确态度与兴趣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要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考试的科目,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比如在购物时计算折扣、规划家庭预算等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如观看数学纪录片、阅读数学趣味故事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运用比喻等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比如用切豆腐的方法讲解截几何体,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制定明确目标与计划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是提升数学成绩的关键。学生可以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和时间分配。
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预习、复习和做练习题。设置小目标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每周掌握一个数学知识点或解决一类数学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就感,增强学习动力。同时,要避免拖延,养成按时完成任务的好习惯。可以通过设定时间限制、使用时间管理工具等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多做题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做不同难度级别的练习题,可以提高解题能力。但不能盲目刷题,要注重理解题目背后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辅助方法,如制作思维导图、总结解题技巧等,帮助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参加讨论小组也是一个不错的学习习惯,可以与同学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在讨论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时,同学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拓宽解题视野。
(四)实践与应用
参加竞赛、实验、建模等活动,可以增加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比如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实验课上,通过动手操作,如制作七巧板、进行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等,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生活中也要善于运用数学,如计算家庭水电费、规划旅行路线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一)错误思维方式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部分学生存在错误的思维方式,过于依赖记忆和死记硬背。他们往往只是机械地记住公式和定理,而缺乏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真正理解。
这种应试性学习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在考试中遇到稍微变化的题目就无从下手,因为他们没有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数学是一门需要理解和思考的学科,单纯的记忆无法应对各种复杂的问题。而且,这种方式也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学习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学习方法与习惯问题
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时,常常存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的问题。一方面,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计划。他们在学习数学时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随意性较大。不知道每天该学什么,怎么学,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差。他们可能会把大量时间花在其他科目或者娱乐活动上,而留给数学学习的时间很少。此外,部分学生未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盲目刷题,却不注重总结归纳;有的学生只注重听讲,而缺乏课后的练习和巩固。
调查显示,只有不到30%的学生有明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和计划。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很难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