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间所写。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也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他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齐名,对当时以及各个时期的散文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绘画开启了写意绘画的先声,对“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年—1074年)任杭州通判,在此期间写下了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这组诗是苏轼西湖系列中最有名的诗作,都是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苏轼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
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
“水光潋滟晴方好”,这句诗生动地描写了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的水面波光粼粼,闪动着迷人的光彩。湖水微波荡漾,仿佛无数颗璀璨的宝石在闪烁,十分美丽。正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什么意思?“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
“山色空蒙雨亦奇”,此句描绘了雨天的山色。当雨幕笼罩西湖时,周围的群山变得迷迷茫茫,若有若无。山峦在细雨中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如梦如幻,非常奇妙。“山色在云雾的笼罩下。半明半暗,隐隐约约,雨中的西湖也显得非常奇妙”。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这一比喻新奇别致,写出了西湖的神韵。就像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意思,“如果把这美丽的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如果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空蒙的山色是她淡雅的装饰,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怎样装扮都那么美丽。
对于这个比喻,存在两种不同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但无论哪种解说,都体现了诗人的妙手偶得和诗思的空灵美。
“苏轼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之美与西施之美相比,当然无可非议”。现在,西湖也叫西子湖,就是源于苏轼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