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六日,迎来大雪节气,此乃二十四节气之第廿一。太阳至黄经二百五十五度。
“大雪”是一个体现季节交替的节气,气温的急剧下降与降水量的增多是其显著特征。随着大雪的到来,中国大部分地区迎来了寒冷的冬季,北方一些地方气温已跌破零度。在冷暖气流交错的地方,降水增多,雨雪或雹让寒冬显得更加严峻,气象上统称为“降水”。
大雪节气就像小雪一样,都是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标志。大雪节气一到,气温明显下降,北方有些地方气温甚至低到零度以下,南方也开始变冷。今年的大雪节气比往年早,通常是在12月6日到8日之间,这个时候冷空气活跃,降温幅度大,可能会成为来年春天时候“倒春寒”的征兆。
大雪节气的主要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和降水量增多。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象征着仲冬时节的开始。
1、气温变化
大雪节气期间,全国气温普遍显著下降,尤其是北方地区,冷空气活动更加频繁,气温常常降至零下。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的温度稳定在0℃以下,而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平均气温甚至达到-10℃以下。
2、降水量变化
大雪节气的降水量也会增多,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虽然名字中有“大雪”,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下大量的雪,而是指降雪的可能性增加。在北方地区,大雪时节常常会有大雪甚至暴雪,而在南方地区,虽然降雪量较少,但干燥和多雾的特点依然明显。
3、物候现象
中国古人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不再鸣叫);二候虎始交(阴气最盛时,阳气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三候荔挺出(马兰草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