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潋滟晴方好”这句诗描写的是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从诗题可知,诗人苏轼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
“潋滟”一词,形容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这句诗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形象而传神地将西湖晴天的美展现了出来,给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间,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美好印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水光潋滟晴方好”这句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湖晴天时的绝美景色。诗中的“潋滟”一词,将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展现得淋漓尽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画面感。
从艺术角度来看,这句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没有具体地描述西湖的每一处细节,而是通过简洁的语言,传神地将西湖晴天的美呈现在读者眼前,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仿佛一面巨大的镜子,闪烁着粼粼波光,其美丽的景致令人陶醉。
这句诗也反映出诗人苏轼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苏轼在西湖饮酒游赏,无论是晴天的明媚还是雨天的朦胧,他都能从中发现独特的美,这种对自然的欣赏和接纳,体现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
此外,这句诗与下句“山色空蒙雨亦奇”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西湖晴雨不同的美妙画卷。无论是晴天的水光潋滟,还是雨天的山色空蒙,西湖都展现出别样的魅力,这也体现了苏轼对西湖景色多样性的深刻感悟。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当时苏轼36岁,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离京,正在杭州担任通判。
这一天,苏轼和朋友们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春天的杭州西湖,以其绝美的景色让苏轼这位绝世天才、宦游于此的文人深深陶醉。他挥笔写下了许多描绘湖山美景的佳作,而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便是其中传诵最广的绝唱之一。
在杭州任职期间,苏轼对西湖的美丽景色深深着迷,写下了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西湖的水光山色、晴姿雨态,都成为了他笔下的绝美画卷。当时的杭州,西湖是江南美景的代表,苏轼在欣赏西湖美景时即兴创作了这首诗篇。诗中描绘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两种不同天气下的独特魅力。
苏轼在杭州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他对西湖的热爱不仅仅体现在诗词创作上,还积极为西湖的治理贡献力量。他发现西湖长久不治,湖泥淤塞,便召人将杂草打捞干净,并以草与淤泥筑起一道长堤,这便是著名的“苏堤”。
杭州人民为纪念苏轼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其命名为“苏堤”,其南端还建起了东坡纪念馆,展览着苏轼在杭期间的文学艺术创作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