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揭开二战序幕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也是法西斯国家在世界上点燃的第一把侵略战火。它的爆发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被揭开。
从世界角度看,九一八事变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阶段,中国人民率先以武装斗争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武装侵略,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二)社会性质转变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日本侵略向华北地区扩展,中国社会性质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加深,有了部分殖民地的性质,完全沦为殖民地的危险进一步加重。
这种社会性质的转变使中华民族得到空前觉醒和团结,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日本侵略的本质和危险性,坚定了反抗的决心。
(三)民族团结抗日
九一八事变及时向全国人民敲起警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越来越成为华夏儿女的共识。在民族危机感逐步加深的过程中,民族责任感也迅速提高,并付诸实践。
广大民众和各界人士以各种形式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国共两党民族使命感增强,有力地促进了两党的再次合作,从东北地区到西北地区,最后发展到全中国,开创了团结御侮,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新局面,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四)对全世界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在国际上引发了强烈的反响。中国政府呼吁国际社会制止日本侵略,得到了许多国家和人民的同情与支持。
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和愤慨,日本的侵略行动引起全球抵制。九一八事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战场揭开了序幕,加速了日本与其他国家矛盾冲突,成为二战爆发重要原因之一。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蓄意发动军事侵略袭击。日军士兵以巡查铁路为名,在距北大营800米的铁轨接头处两侧埋下炸药。晚10时20分,一声巨响震荡长空,“九一八”事变爆发。1938年,完全占领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当时,日军将事先准备的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制服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诬陷铁路被炸是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分三路向当时东北军第7旅驻地沈阳“北大营”发起进攻。
第7旅官兵多次向时在北平的东北军司令长官张学良报告遭到日军袭击,张学良此前已收到南京国民政府“不予抵抗”的命令,当晚向国民政府报告,没有收到回复,故下令不予抵抗。
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将士毫无防备,且无法全力抵抗,双方激战到凌晨5点,东北军第7旅官兵被迫撤退,日军占领北大营。
与此同时,日军派兵向沈阳(时称奉天)发起进攻,几乎没有遭到中国军队的有效抵抗,9月19日凌晨6时,沈阳沦陷。随后,日军先后占领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等南满铁路、安奉铁路沿线18座城镇。
长春地区的东北军自发反击,但长春仍在9月20日沦陷;9月21日,吉林省城也沦陷。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战火蔓延,齐齐哈尔、锦州、哈尔滨等重要城市也相继沦陷,日军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到1932年2月,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全境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