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课本知识
对于七年级数学成绩差的同学来说,一定要认识到课本是学习的核心所在。课本里涵盖了所有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点,只有将教材知识点吃透,才能真正筑牢根基。有理数的概念、整式的相关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要点等等,这些都是后续学习以及考试的重要基础内容。
同时,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更是不容忽视。例题往往是对知识点的典型应用示范,老师在课堂上也会着重讲解,仔细分析解题思路和步骤,同学们要跟着老师的节奏,把每一道例题都理解透彻。
而课后的习题则是帮助大家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方式,通过做习题可以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可以说,考试中的很多题目其实都是对课本例题和习题的变形或者拓展,把课本上的这些内容都掌握好了,就等于抓住了考试出题的依据,对于提升成绩有着关键的作用。
牢记定义定理公式
在七年级数学的学习中,定义、定理、公式就如同木匠手中的工具一样重要,是我们解题的基础。
像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这是我们进行有理数运算的根本依据,如果没有牢记并且理解透彻,遇到有理数加法的题目就无从下手了。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清楚了这个定义,我们才能准确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进而按照相应的解法步骤去求解。
对于这些定义、定理、公式,不能只是死记硬背,要明白它们的来龙去脉。从公式的推证过程去记忆,了解其是如何得出的,这样即便一时忘记了,也能自己迅速地推导出来。
而且要掌握它们的本质特征,深入理解其含义,还可以通过对比容易混淆的公式,找出异同点,加深印象,并且要及时复习,反复运用,才能在解题时灵活自如地应用它们。
总结解题规律
在完成一定量的练习题后,不能做完就扔在一边不管了,要学会总结解题规律。回顾做过的每一道题目,从题目特点、涉及的知识点、运用的解题思路等多个方面去分析归纳。
在做几何证明题时,对于证明三角形全等的题目,要总结常见的全等判定条件的应用规律,像已知两组边对应相等,往往会去寻找它们的夹角是否相等来判定全等(SAS);或者已知一组边和一组角对应相等时,看能不能再找到另一组角或者边相等来满足全等的其他判定方法(ASA、AAS等)。
通过不断总结这样的规律,形成一种解题的思维定势,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时,就能迅速在脑海中检索出相应的解题方法,大大提高解题效率和应试能力。而且在总结规律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整理错题分析
在日常的作业以及各种检测中,出现错题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学会利用好这些错题。对于做错的题目,要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弄清楚错误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有的可能是审题方面的问题,没有看清题目中的关键条件,或者误解了题意。题目要求求的是某个数的相反数,结果看成了求倒数,这就是审题不仔细导致的错误。
有的是对概念、定理等基础知识理解不够准确,像在判断整式是否是单项式或多项式时,因为对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定义掌握不清而出现判断失误。
还有可能是计算方面的粗心大意,在有理数混合运算中,符号搞错或者简单的加减法算错等。
找出错误原因后,要及时订正错题,把正确的解题过程完整地写下来。并且针对错误涉及的知识点,有必要进行强化训练,可以找一些同类型的题目再做几遍,加深印象,避免在以后的考试中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让每一道错题都能成为提升成绩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