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现孩子经常偷家里钱且屡教不改时,家长先别急着发火,冷静处理才是关键。
第一步,要和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了解他们偷钱的原因。也许是孩子看到心仪的玩具、零食,手头又没有零花钱,欲望驱使他们犯错;也可能是在学校里,为了融入某个群体,需要用钱去“社交”;还有可能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家长的关注,因为平时得到的关心太少。
第二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孩子一起讨论钱是怎么来的,可以带他们去看看自
己工作的场景,让他们明白每一分钱都饱含汗水。给孩子适度的零花钱,并引导他们记账,清楚地知道钱的去向,学会合理支配。
第三步,建立明确的家庭规则。严肃地告诉孩子,未经允许拿别人的钱是不对的,包括家里的钱,并且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扣除一定的零花钱或者减少娱乐时间。但规则要合理,避免过于严苛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第四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与信任。平时多关心孩子的内心需求,多陪伴他们,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不再需要通过偷钱这种极端方式来寻求关注。当孩子有进步,哪怕只是一次没偷钱,也要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强化他们的正面行为,逐步改掉这个坏毛病。
孩子偷家里钱,背后往往有着多种复杂原因。
是缺乏正确的金钱观念。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若家长未适时引导,孩子不明白金钱的获取需付出努力,只看到钱能换来想要的东西,便觉得拿钱很随意。看到商店里琳琅满目的零食、玩具,就想用钱去购买,而没意识到私自拿家里钱的行为不妥。
物权意识模糊。低龄孩子分不清“自己的”与“别人的”,在家中物品随意取用,没有建立起未经允许不能动他人东西的概念,这种模糊意识延续到金钱上,就容易出现偷拿行为。
再者,可能是受到外界诱惑和同伴压力。孩子所处环境中,同学间流行某种玩具、游戏装备,为了融入群体、不被孤立,手头又没有足够零花钱时,就可能选择偷家里钱去跟风购买。像一些孩子痴迷于手机游戏里的付费道具,为了在游戏中“有面子”,不惜犯错。
另外,家长关注不足也是诱因。有些孩子长期感觉被父母忽视,内心渴望得到关爱,发现偷钱能引发家长强烈反应,哪怕是责骂,在他们看来也是一种被关注,于是借此吸引父母目光,寻求情感连接。
家庭经济困难时期,孩子某些合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又不知如何向家长表达,无奈之下采取偷钱手段,只为满足一次小小的心愿,像买一本期待已久的课外书。了解这些原因,家长才能有的放矢,帮助孩子纠正错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