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李商隐滞留巴蜀。在一个秋天的雨夜,诗人触景生情,给在北方的妻子写下这首诗,倾诉分别的痛苦,想象团聚后的欢乐情景。第一句从妻子来信谈起,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子催促早归,自己感叹归期不定,其羁旅行役之愁与欲归不得归之苦跃然纸上。第二句转而描写绵绵秋雨,烘托思念亲人的愁苦心情。
诗人痛苦中不忘欢乐,凄风凄雨也会转为温馨的回忆。所以在后两句中,诗人就以想象之笔,展望将来某一天自己同妻子相见的美妙情景:两人一起在西窗下剪烛花,一起谈起别后情景,自然也会回忆起这巴山风雨之夜的相思之苦了。但“何当”一词,又使这一“相会”显得遥遥无期,那预想的快乐使这眼前的痛苦更加深了。
本诗采用回环往复反衬对比的方法,以团聚的欢乐反衬分离的痛苦,又以分离的痛苦反衬虚幻的相会时的欢乐。这样,现在的“巴山夜雨”同将来回忆中的“巴山夜雨”,巴山与北方,诗人与妻子,现在与将来,分离与团聚,现实的愁苦与将来的欢乐等,互相映照交织在一起,使悲欢离合之情似真似幻,淋漓尽致。
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