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在查看时请点击全屏查看
2018年吕梁中考历史民族和外交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引进果树品种 B.推动经济交流 C.加强友好交往 D.寻求军事联盟
2.“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 B.朝鲜派遣大批使节来中国
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D.西域的奇珍异宝不断输入
3.“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是(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王安石变法 D.孝文帝改革
4.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是指( )
A.西夏 B.辽 C.金 D.吐蕃
5.关于“唐代的中外交往”,不恰当的是( )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6.“大宋皇帝谨致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7.图1——图4中,反映“澶渊之盟”订立双方政权对峙的是( )
8.在某一朝代的疆域中,我们漳州地区属于“江浙行省”。这一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9.“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唐朝时,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B.元朝时,我国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C.清朝时,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D.清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
10.下列属于清政府采取的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是( )
A.设立澎湖巡检司B.在北方修筑长城
C.设驻藏大臣D.派郑和下西洋
11.关键词:“元朝设置宣政院”“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驻藏大臣”,指向主题( )
A.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文化的繁荣与昌盛
C.机构的设置与变化 D.对个的联系与交往
12.当研究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关系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 )
A.司母戊鼎 B.开元通宝钱 C.锦衣卫印 D.金奔巴瓶
13.与“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主题不符的是( )
A.雅克萨之战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岳飞抗金
14.周恩来总理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下列与他相关的史实是 ( )
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②领导秋收起义 ③参加重庆谈判 ④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5.20世纪70年代,中国有一项体育项目,打开了中美之间友好往来的闸门,此项目是( )
A.羽毛球B.乒乓球C.排球D.篮球
1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这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密切相关。(10分)
时期 | 概述 | 问题探究 |
秦 汉 时 期 |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 (1)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开创了我国大一统的局面?(1分)
(2)为推进大一统,汉武帝在民族关系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
隋 唐 时 期 | 隋唐时期,出现了三百多年的统一,统一的规模超过秦汉时期。 | (3)隋炀帝时期,哪一伟大工程的修建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1分)
(4)今天藏族的祖先在隋唐时期称作什么?(1分)
(5)举例证明唐朝时期,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表现?(1分)
|
元 明 清 时 期 | 元明清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 | (6)元朝时期,形成了哪个新的民族?(1分)
(7)明朝抗击倭寇、取得台州九捷的民族英雄是谁?(1分)
(8)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1分)
(9)通过问题探究,请你总结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分)
|
17、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时代热点。
材料一 古代丝绸之路始于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它历史性地创建了一条由东亚至欧洲的陆上交通大动脉,将中国与中亚、西亚直至南欧的广大区域连接在一起。
(1)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什么朝代?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当时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4分)
材料二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摘自《明朝那些事儿》
(2)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4分)
材料三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3)材料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认为“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四 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4)据材料四,“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4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南京下关静海寺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恫吓。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雄辩地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指出“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发言在代表们的掌声中结束。
材料三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会议上,很多国家对中国不十分了解,对中国抱有敌意。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临时修改了早已准备好的发言稿。他诚恳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国家不应陷入关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应团结起来,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
材料四 1990年到2004年,中国已先后向联合国10个维和任务区派出了1450多名军人参与维和行动,其中包括650名军事观察员、军事联络官、军事顾问和参谋军官。
(1)材料一中的谈判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最终签订了什么条约?(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外交要求?在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后,中国国内爆发了什么运动?(4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国际会议?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发挥的积极作用。(4分)
(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指出中国国际地位发生的变化。(2分)
19、上海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巨大的历史变迁。
①1840年,清政府和英国签订《》,上海成为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②1865年,李鸿章为实现“自强”在此创办 ,是当时最大的军火工厂。
③1921年, 在此成立,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④1972年,美国总统 访华,在此签署《 》,中美关系之间的坚冰开始打破,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⑤1990年,党中央决定开放,我国的对外开放出现了一个新局面。
⑥2001年,会议在此召开,这是我国迄今举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